学生在家庭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外就可能有什么样的表现。同样的,他周围有什么样的朋友,他也有可能做什么样的事。
一个人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应当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那些值得爱的禀赋,不要轻易让他们丢失。
教育也是这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在你担负教育任务的这一阶段,学生很可能处在低潮;过了这道“坎”,他也许意气风发,突飞猛进,你凭什么判定他无可救药呢?
尊重学生的参与权
教师的谈话要有点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