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使入西域后对武帝说,大宛国有良马,在贰师城,藏起来不肯给汉朝使者。武帝派壮士车令等人带着千金及金马,请求换贰师的良马。
大宛王与他的大臣们商议说:“汉朝距离我们很远,而盐泽道路艰难,屡屡致少死亡。从盐泽北面走,有胡人劫掠,从盐泽南面走,缺乏水草,而且往往遇不上城邑,缺少食物的时候多,汉朝使者几百人一起前来,就经常没有吃的,死者过半,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派大部队前来呢?”
大宛拒不交出贰师马,使者用锤击打金马离去。大宛贵族认为汉朝使者在故意羞辱,让汉朝使者离开后,命令东边的郁成王拦劫攻打,杀死汉朝使者,夺了他们的财物。
第一,武帝喜爱宝马致成瘾,找机会封宠姬哥为侯。
自从张骞通西域归来,武帝开始着意搜集各地的良驹宝马。前脚刚找到汗血马,这次又听说大宛的贰师马是好马,也想拒为己有。武帝当时想封宠姬李夫人的兄弟为侯,正苦于找不到合适借口,这下机会来了,于是任命李夫人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发属国的六千骑兵及郡国中品行不正的恶少几万人,前往征伐大宛。目的是到贰师夺取良马,故号称贰师将军。
第二,李广利被封贰师将军,师出有名但出师不利。
作者司马光评论:武帝想让李广利名正言顺被封侯,但高祖刘邦有约在先,有军功才可封侯。为了师出有名,不辨贤愚就授予军事大权,希望拿侥幸的微小功劳作为封侯借口,还不如无功封侯。汉武帝在处理封国事务上颇有见地,却在任命将领方面失当,说是遵守先帝约定,但作者认为是过分了。
李广利率兵西征途中,因一众小国了解汉使者的所做所为,以致于沿途小国都据城自守不肯供应汉军粮食。李广利的军队风餐露宿,疲惫不堪,进攻郁城时反被镇守郁成的士兵大败伤亡惨重。
第三, 武帝令贰师将军坚持,胆敢入玉门关斩首。
李广利接连遭遇困境,先是士兵损失惨重,粮食短缺,后上书武帝被拒被令留在敦煌。武帝认为若此时撤军会遭到大夏等国轻视,不但得不到大宛好马,就连乌孙、轮台等国也会将逐渐轻视汉朝,随意虐待汉朝使团,从而使汉朝遭到外国耻笑。
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增援李广利达六万人,还征调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等数以万计,以及充足的粮食兵器。还派水工随军前往准备将大宛城外河水引向别处,利用旧水道挖洞攻城。又增调十八万戌卒进驻酒泉、张掖以北,并在居延、休屠两地屯兵以卫护酒泉。
第四,好马由专人负责挑选,大宛国到了强弩之末。
为挑选到良马,武帝任命两名熟悉马匹情况的人充当执马校尉和驱马校尉,预备在攻破大宛后挑选好马。
在接到增援救兵后的贰师将军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西域各小国无不迎接,为汉军提供粮食。轮台国不降,汉军攻城并展开屠杀。自此向西,一路平安推进,直抵大宛城下,到达士兵大约三万人。
挖开水源引向别外,包围全城四十余天。大宛贵族们商议杀死国王献出好马,并与李广利达成共识不再进攻大宛城。汉军挑选数十匹好马,中等及以下雌、雄马共三千余匹,又扶立与汉朝交好的大宛贵族昧蔡登上王位,与其订立盟约后归国。
第五,郁成王终究是手下败将,西域各国愈配合汉朝。
在李广利自敦煌起兵西进时,校尉王申生另率一千余人到达郁成,被郁成王消灭。唯数人得脱与李广利汇合。李广利命搜粟上尉上官桀率兵前往攻打,郁成王逃到康居,上官桀追到康居。康居王听说汉军打败大宛,便将郁成王献给上官桀,上官桀命四名骑兵将郁成王绑押送李广利军营,但郁成王没想到的是自己被一个不知名骑士砍下脑袋后送给了李广利。
西域各国在汉朝大败大宛后都愈发配合汉朝使者,这一度让举步维艰的出使之路变得顺遂起来。汉朝也自敦煌至盐泽处处建起亭燧,而轮台、渠黎都有汉朝的屯田兵卒数百人,分别设置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使团所需。
被汉军扶持的大宛王昧蔡被大宛贵族认为善于讨好汉朝,使本国遭受屠戮,于是联合杀死昧蔡立毋寡弟弟蝉封为王,派蝉封子到汉朝为质,汉派使者赏赐蝉封,对他进行镇抚,蝉封约定每年向汉进贡天马二匹。
人生真的像是一场梦,所谓的时间只是运动而已。李广利因妹妹李夫人成为西征的贰师将军,而武帝因张骞出使见识了汉朝未有的奇珍异趣。
武帝为了找好马,恰巧解决封侯的师出无名,又改善了使者出访困境,还顺便树立了大国威严。虽说李广利首次出征时兵士只余十分之二,但大宛国最终被汉朝收服。所以天下事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有观点不同。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