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都太弱,姐姐现在增加一条下得工地。嘿嘿!
周末,在家里做了5个小时的泥瓦匠,捞浆、批荡、抹灰一条龙,一个人自己干。
家里卫生间的门坏了好几天了,本来等着丈夫张罗着换,却因为忙还没来得及换,就被一岁的儿子推倒了,还砸在奶奶的身上,一扇门吓到伤到家中两位重要人物,执行力立马加快了,没1个小时,新门就装好了,就是拆旧遗留下来的门沿水泥都已脱落露出砖块,影响美观不说,粗糙的墙面还有些碎石块,存在安全隐患,且工程量不大,找施工队人家不一定愿意过来,和奶奶商量要不自己干吧,看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正好隔壁有家在起房子,所需的材料也都有,和他们借了一些材料。工具没有,自己就按平时看到工人们做的样子自己摸索着,没有搅拌的工具我就用已经不用了的饭排,刷灰的工具我就用烹饪的小刷子,于是开始开工。
觉得挺好玩,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不一会儿引来大伙的留言评论。出现了三种看法:一是竖起大拇指点赞,厉害了我的姐!二是这活应该是男士专属。三是要不要那么强?
逐一分析:
第一种点赞称赞是因为这样的工作对她们来讲是个专业性强的事情,应该由专业建筑人员去实施,而不是我这样一个女性、一般公职人员的身上,对于我这样的举措表示惊讶,其次是这样的事情他们不会去做,也没有想过尝试去做,对于这个工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对于我举措表示惊讶和叹服,这一部分占绝大部分比70%。
第二种看法是认为这个工作是男士的专属,认为这样的工作一般不会让女性去做,或者说这样的工作女性不会做。这部分占比20%。
第三种看法是女子本弱,作为女性,不应该那么要强。这部分占比10%
一个门槛的工程,我一边看视频教程摸索一边施工,用了足足五个小时才完工,期间也有等待水泥休息和干燥的时间,完工后,经奶奶验收合格,笑称:“可以去工地打工了!”。
对于大家的留言评论,我其实挺矛盾的。所谓的专属又是谁来规定的呢,很多时候,对于打破约定俗成的事物,我们习惯性的会另眼相看,特殊对待。大家都在呼吁男女平等,但是对待同一份工作,仍然还是区别对待,就连女性本身也承认自己若水,希望区别对待。
巾帼从不让须眉,素娥未必逊英雄。自古就有的典故,明明大家都知道,却还是不愿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把女性固化,在许多人看来女性代表的是柔弱,女子若水,手若柔夷,肤若凝脂,女性,好像和“力量”这词沾不上边。
湃新闻发出《一组照片告诉你,男性能做的工作女性都能做》,加利福尼亚的摄影师Chris Crisman拍摄了一组名为“妇女工作”的摄影作品,记录下了那些从事“男性工作”的各地妇女们。
文章里讲述:在很多人看来,消防员、屠夫、地质学家等一些工作都应该是男人来做的,它们被称为所谓的“男性工作”。这其实是一种性别定型观念,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固化现象。
女性并不是真的弱,从来都有着她们独特的坚强和刚毅。她们需要兼顾家庭、事业,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经济独立、生活独立、人格独立。
所以,没有什么不可以,我们只需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不平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