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孩子的小学学习生活
1、重心定位。
幼儿园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吃好玩好,而小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学习知识。所以,小学老师比幼儿园老师的要求严格。
对于孩子,我们要以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早上早起,吃好饭再去上学。不能随便请假等。在我们帮助孩子养成习惯的同时必须要充满信任,相信自己的孩子:你能行!别人能做到的要求,我的孩子也一样能达到。如果过多的强调自己孩子的特殊情况,其实是另一种变相的溺爱。当然,关注也是欲速则不达的,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其自身规律,一口难吃成大胖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2、关系定位。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其实是“合作育人”的关系。我想,我们在教育上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家长也是教育者。
孩子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如果他遇到了困难,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是拉他一把,而不是站在岸上大喊大叫,又打又骂他们为什么不努力。再通俗一点的就是,有点拿不上台面的一句:他要有我们大人那么明白,就不用在这里上学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们家长,我们老师算是真正关心您孩子学习的人,而且是真正能够帮助您的人。我们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各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所以老师和家长之间,必须是沟通合作的关系。如果一味的要求教师怎样怎样,忽视作为家长自身的教育责任,最终将使您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榜样的不可替代性,“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比如,有些孩子随手把纸扔进自己的垃圾袋,而有些孩子随手扔的满地都是,为什么同是孩子却有着如此的不同,这也是榜样的作用吧。其实,新课改并不是一味求新,更多的继承了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做表率。简单说,就是8个字:以身作则,赏罚分明。有了做到这8个字的家长,您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幸福且幸运的。
三、学习习惯方面家长需要注意的:
1、督促孩子按时上学,放学要按时回家,不得在校门口逗留。
2、家长们一定要准时接送孩子,如果到时间接不了,要和孩子约好地点等候。放学路队解散后家长方可带孩子离开,不能中途拉出,也不能中途把孩子的书包去掉,这样会影响到队伍的整齐性。等待的地点在校门口两米以外,给学生留出行走位
3、保护好眼睛,注意孩子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远离眼镜这个负担。
4、家长要注意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同时培养孩子养成先完成作业再玩耍的好习惯;家长每天查看孩子作业是否认真,读、写、算、默、背是否过关,有问题及时补救。孩子的作业不仅要保质保量更要有效率。
5、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
四、生活习惯方面家长需要注意的:
1、注意卫生,指甲勤剪,不得留长指甲,每周至少要洗一次澡。
2、父母可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系鞋带,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要跑、跳,不在马路上玩耍等。同时教育学生不做危险动作,不猛跑,不乱扔东西,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在学校学习期间,不要让孩子把玩具和零食带到学校,也尽量让孩子不带零花钱,懂得节约。
4、培养孩子不撒谎、爱劳动、爱惜学习用具、团结同学、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尊师守纪等好习惯。
五、我们的班规及对家长的要求
1、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现在有不少家长已经发现生字教学越来越难,如何让孩子对学习生字感兴趣,不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平时,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孩子识生字,比如:上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路边的招牌;逛商场,认识商品标签上的事物名称等等。这样,孩子识字的兴趣可能会更浓。平日里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之前都要回家预习,因为一年级识字量大,课程紧张。
2、一年级的孩子自己看不懂题目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读题,并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而且孩子自己往往是家长不帮助读完成作业还很有成就感,如果您放手不管,慢慢的孩子对作业的态度就会是无所谓或者觉得学习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样长久以来孩子就会讨厌学习。在这里我希望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请抽出一点时间,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你一定很发现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很聪明、可爱的。
3、家长对孩子的每项作业都要认真对待。比如:读书的作业、动手操作的作业等,不是只有写的作业是重要的。作业要每天检查,发现问题,请帮助孩子弄懂,督促孩子订正,然后签好字,我们签字的目的就是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所以希望家长配合我们老师把这项工作做好。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生活在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