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王逸又作《楚辞章句》为之注解,并增入己作《九思》,遂成17篇。《楚辞》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承袭了屈原作品的形式和精神。因其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和方言声韵,描写了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文化世情,故而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是南方楚系文化的代表,并与北方中原文化相映成趣。与《诗经》那种古朴和以四言为主的诗歌形式相比,《楚辞》的句式较为灵动和活泼,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楚辞》作为《诗经》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文学作品,其对整个中国文化体系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尤其在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相辅相成,对此后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创作以及文学理论、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楚辞》在汉字文化圈的日本等国家中也有较大影响,现代传入西方后,也曾引起持久而广泛的关注。
《楚辞》注本,以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为最早,今人黄寿祺、梅生合著的《楚辞全译》集注释、翻译于一体,最为实用。
《离骚》是一首具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反映了屈原对当时的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国家、愿为之效力,不可得的悲痛心情,抒发了自己对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的哀怨。《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它塑造了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香草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屈原的作品在形式上也有断的特点,即创造了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