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是从学生过来的。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或者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家长。你会不会和我一样,也想要知道为何老师总是把机会留给那少去数的几个同学?
你是否这样想过?
第一,觉得老师偏心。
第二,那些同学是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才会获得机会的。
第三,是因为那些同学表现好,自己争取的。
如果你有这些疑惑,那么请跟我一起来看一个漏斗的过程。
事情还得从我当助教这件事情说起。在当助教后,彻底给我解答了疑惑,让我知道了这些机会是怎样一步一步到手的。
第一,第一印象
刚开始进班时,咱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互不认识的同学。通过系统随机分配,被分到了一个组。而一组大概有50个同学左右。
我们为了消除陌生,活跃班里的气氛。便会在组里团建,以自我介绍或分享自己故事的形式展开。
然而,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积极的分享参与,而一部分同学没有任何反应。
我们便对分享发言的同学,产生了好感留下了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学习
在学习中,为了巩固练习,加强吸收。会有每天打卡做作业和参与活动来呈现。
打卡做作业。
对于打卡做作业的同学,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作业非常认真。不仅有课程的知识点,有自己的反思,还有自己的稍后案例对比。如果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会给出建设性意见。
对于给意见的同学有两种情况。
a,对我们表示感谢。且在他认为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改进。
b,不回复,没有任何反应。
这部分优秀作业我们记住了,这部分同学我们也记住了。然而印象更深刻的是第一种,会回复会改进的同学。
2,只是简单的写课程的知识点,或者加上一些心得体会。这部分作业我们会给予他更加优化的方案。
然而,也有两种情况。
a,在之后的作业中及时的改进。根据我们给予的方向去优化。
看到改进后,我们会非常的欣慰,而且在之后的作业中如有问题,也会及时的给他提出。
b,没有任何变化。还是一如既往地根据他以前的方式来做。
我们在多次给出优化方案后,他们都没反应时,心里多少会觉得冰凉冰凉的,还会伴随一点失望。就不想再继续提出方案了,因为知道说了也不会听的。
这些同学我们当然也记住了,不过不知不觉,会给他加上了一个偏执,不接受意见的标签。
参加活动。
在组织Pk活动时,会发现有部分同学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进来。而且还会非常认真的做准备。
我发现了,我们喜欢的不只是那些做作业做得优秀的。还有那些善于听从意见,有问题及时改进的和积极主动的同学。
在这一轮漏斗下来,我们喜欢的能记住的同学已经不多了。
第三,沟通
在学习中,会有同学主动找我们沟通。有些是因为疑惑;有些是想请教;还有些是给我们提出意见。
然而,对这些同学印象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在沟通后,看见他们努力后的成长。我们心里会特别的有成就感,还会感觉特别的欣慰。
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是主动来询问我们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哪怕我们不需要帮助,但是心里也会特别的温暖。因为咱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都需要被人理解。
看一下,这一轮漏斗下来我们记住的同学又有多少?
机会是谁的?
在最后结营时,我们会在组里选两个金牌领读者,即最优秀的同学,会得到纪念品。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符合条件:
第一,有能力的,作业是优秀的。
第二,是积极的,主动的,有利他精神的。
第三,善于听从意见的,有团队精神的。
目标人群:
第一,我们能记住的同学。
第二,同时也是喜欢的同学。
筛选的秘密:
第一,喜欢但没实力,不行。
第二,有实力不喜欢,也不会选。
第三,有综合实力的,必选。
我们会发现,从刚开始互不熟悉的五六十个同学中。到后来结营时,自己能想到的也就只有那几个同学。当然在这些同学里面不妨会有感情色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机会,都是他们自己给争取来的。
所以,在经历这件漏斗事情以后,我明白了,原来老师心目中那几个宝贵的位置,其实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争取而来的。
如果,你想拥有那些宝贵的位置,那么就赶快培养自己的综合实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