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留下了许多金句和偶像,比如“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和说出这句话的托马斯·维德。
有趣的是,这句话颠倒过来说,“失去兽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是不是感觉也很有哲理?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定义“人”,没有了人性,人还是人么?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特朗普和默克尔掐起来的样子。
我不知道网友票选谁来饰演维德比较好,在我心里,这个人几乎就是伍迪哈里斯。看《猩球崛起3》之前,通过剧情简介,我就想,这莫不是维德外传吧?等到一看果不其然,活生生一个走进大银幕的托马斯·维德!
上校一如维德,为了让人类生存,可以做到不顾一切、不择手段,但也和维德一样,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彻底抛却心中的“人性”——维德败给了程心,上校败给了小女孩的布娃娃,都先走一步,人类没了他们,也彻底走向了毁灭。
初看起来,这两处情节并不符合剧中的情理,用个流行的词儿来说,不符合他们的“人设”:托马斯维德属于能够把妈卖给妓院的人,为了给人类找一条出路,奋斗了一辈子,曲率飞船更是他拼命搞了几十年的心血,因为对程心——这个他本就看不上还刺杀过的小丫头——守承诺,说不干就不干了;上校,一个那么冷酷无情的家伙,捡到布娃娃,会当个宝贝带进卧室?别忘了他是怎么说自己对手凯撒的,一次次地强调“emotinal”!你太感情用事了!
可你不得不承认,恰恰是这两个硬汉流露了那难掩的一抹温柔,他们的形象才完整、真实而又充满魅力。你会发现身为人类文明的杰出领袖,在绝对理性、冷酷的做事风格背后,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个体,他们内心同样有纠结与挣扎,温暖和光明。
比如我一直觉得,《三体3》里有一条暗线,就是托马斯维德也爱上了程心,他最后之所以遵守承诺,是出于爱情,而倔强高傲的他当然不会表现出来。否则,实在无法解释程心一句话,维德就居然就乖乖地执行了。
回到“失去人性还是兽性才是失去一切”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单独提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生而为人,一个心智正常有着七情六欲的人,要做到彻底地“失去人性”几乎不可能。每个人都免不了是“兽性”和“人性”的结合体。
至少大刘和《猩球崛起3》的编剧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一方面似乎都认同“兽性”是人类面临绝境时的救命稻草,一方面又相信人不可能成为绝对的“野兽”——哪怕是面临亡族灭种的危险——而这一情况,不仅仅是人类的弱点,恰恰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而非“动物”人的可贵之处。
是不是有点拧巴?没错,读《三体》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到大刘的一种拧巴,一面是“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价值观,一面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的价值观。
有着基本人文主义素养的大刘,遵循着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认知,认同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等价值观,这一点在他这一代盛行狼奶教育的中国人中,本就不易;同时,从第二部的黑暗森林理论到第三部人类死于圣母,大刘也在警醒世人,文明是有代价的,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过于“温情脉脉”容易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大刘终究没有写成一个冷血领袖领导人民大翻身的故事,就连罗辑也不是,在第二部的结尾,罗辑和三体人的通话中,三体人说,“也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为此我们可以冒险。”罗辑很认同。三体3的结局,也同样温情而浪漫,在三体3的世界观里,你可以做这样一种解读:人类文明被毁灭了,但这不过是漫长广袤的宇宙中再普通不过的花开花落而已,但程心的坚持却为人类文明在宇宙中保留了一抹独有的美丽,在归零者的名录里,人类文明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当然,包括我在内的读者们看到结尾,可能没有不对程心咬牙切齿的吧。
这里面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现在的网友,很多人缺的是上述意识里的第三重,停留在对“兽性”的歌颂与肯定、对“圣母”的厌恶上。最近这一两年,实用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的观点大肆抬头,内心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认为弱者维权是无理取闹“被惯坏了”等,在现在这个时代很有“市场”。但中国真的到了高福利、多元平等的社会,该向另一个方向反思反思了吗?答案自不必说。
所以,如果你看完《猩球崛起3》,觉得上校好残忍好绝情死有余辜,那就看得太简单了;如果你觉得上校好酷好帅他才是人类的救世主,也依然是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也许,我们应该在上校的墓碑上写这么一句话:他是人类冷酷的底线,也是人类文明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