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军人很难决战沙场,于是,很多人则期待可以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出现自己的身影,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是最为常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初到部队的“新排长”(因为还处于当兵锻炼期间)。刚到单位那天,取完行李,分到班排,床铺刚刚铺好,甚至还没来得及与宿舍的战士认识,就接到了抗洪的命令。
当很多人仍然在沉浸在毕业的复杂情感中时,当很多人还在为军校生涯感慨万千时,当很多人还在思索如何到单位施展才华时,我已经与身边这群兵龄一年到十六年不等的共和国军人们鏖战安徽某大坝上。
写下这些文字,是我们一起战斗的第三天,我码这些文字,也是在利用各种休息时间,不是我不累,不需要休息,我只是觉得这段时光,值得铭记,这段经历需要记录,为身边的这帮战友,也为初到部队的自己。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此次抗洪让我明白的两句话。
“时刻准备着”
其实原本我可以选择留守,那会很安逸,但也就选择了放弃,放弃这个打磨自己、增加阅历的机会,所以,我坚持要去。
当所有人员和物资装车完毕之后,我看了看表,从接到十分钟之后出发的命令那一刻到蹬车完毕,我们连所花费的时间一共是9分41秒。
我当时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还特地多看了看表,多计算了几次,没错!就是9分41秒。
原来,对于我所到的单位而言,“时刻准备着”真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早已经贯彻到了平时的点滴之中。谁负责携带什么工具,谁负责携带什么物资,当任务来临时,根本没有重新明确,看到大家忙而不乱的动作,我意识到了什么叫“分工明确”,什么是“有条不紊”,没有过多的话语,没有多余的动作,就这样,我们完成了这个突然的“出动任务”。
“连续作战不惧累”
关于累,相信大家都有过体会,但是关于连续作战,可能对某些人而言就只是听过或说过而已了。
这次抗洪,我们每天四点起床,每天巩固大坝超过18个小时,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我算是理解了什么叫做“连续作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何种命令,无论什么任务,没有人因为疲惫而推三阻四,也没有人因为苦累而畏惧艰难。
许多列兵,当兵才十个月,当任务来临时,没有选择退后;许多士官,迎难而上,顶在了最苦、最难、最累的位置上;许多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干活,其身正,不令而行。
截止到我写下这段文字为止,我们连90人,三天之内已经鏖战大坝超过50个小时,搬运沙袋10000多袋,加固大坝超过200米。
每一个简单的数字之后都有无数的汗水,充满着咬牙的坚持,以及辛勤的付出。目光所及之处,士兵的脸庞和胳膊变成抗洪大堤上特有的“红色”,尽管连续作战,缺少睡眠,但是他们的眼神始终没有倦意,恰恰相反,始终保持着军人所特有的乐观和兴奋;
目光所及之处,群众的问候一直在耳边回荡,“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他们不间断的送水送粮,矿泉水、冰红茶、八宝粥、小面包、榨菜,尽管体能消耗很快、很大,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饿过,因为总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更没有吃到所谓的泥水馒头;
目光所及之处,每个连队都在加班加点,没有停歇,每支队伍都士气高涨,群情激昂,飞舞的旗帜,真正地代表了一个连队的传统,简单的连训,真正地诠释着这个单位的传承
目光所及之处……
我不知道抗洪任务何时结束,但是我知道,我们在这一天,脚下的土地和身后的人民会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