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四―《思维导图》

这周看的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书,叫做思维导图。作者是东尼博赞,书本并没有看完只看到98页,运用思维导图的技巧,做了一个不算没有完整的思维导图。

导图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他原理其实就是发散性思维,一个中央词汇写出来之后,可以发散联想到几个主关键词。这几个主关键词又可以继续分散下去.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庞大的导图体系。而我们以往一直运用的笔记形式是线性笔记,他只是很枯燥的,用笔线性地记录一些事情,有时甚至是原封不动的做笔记而且很详细。这种笔记放方式对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会被我们的大脑排斥,阻碍我们的记忆。

如何画一幅简单的思维导图,

第一,色彩,我们要准备多种颜色的笔。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第二,画图。用图形进行思考和交流,比如我们要搜索一个词汇苹果,我们脑子里第一反应出现的并不是,苹果这两个字,而是苹果的这个影像这个图片。我们是以图像而非词汇的形式进行思考的,图像要有层次感,通过三维的图像可以加以强调。

第三,突出重点。一定要有中央图像,整个思维导图中,以这个中央图像,为中心点,发散开来的。

第四。字体线条和图像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比如靠近中央图像的那些分支,要用粗线条。越到后面,线条越细,字也应该越小。

第五,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关键字有多长线条就画多长。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使思维也连接的更加紧凑。

第六,应用横格纹而非竖格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