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经典。我从小就喜欢听爷爷讲说三国英雄故事,如今依然对经典回味无穷。喜欢三国的人是最长情的人,热爱之情伴随一生。今天我想谈谈对三国的一点个人浅见。
三国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曹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身后没有祖先留下的雄厚基业,身上没有汉王室的正统血液,在那个血雨腥风的乱世,凭借超凡的胆识与谋略,成为了曹魏奠基人。
我认为曹操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效力汉室。年轻的曹操是效忠于汉室的。他锋芒初露,以孝廉出身,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任职期间对汉室的颇有不满;第二阶段是创立基业。招兵买马,建立军队,成为一方诸侯。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麾下集结大量谋士、勇士,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拓宽疆域,官渡之战后基本统一北方;第三阶段是赤壁之战之后。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百万雄兵挥师南下,东吴周瑜与诸葛亮联合抗曹,让不擅水战的曹操兵败,于是从华容小道逃走。曹操知道经此败战,在有生之年是无法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了,于是采取了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政治策略,不断积累实力。
在曹操发展生产的期间,西川刘备与东吴孙权双方矛盾不断,“孙刘联盟”土崩瓦解,夷陵之战刘备兵败如山倒,殒命白帝城。诸葛亮临危受命,竣工尽瘁,五次北伐,劳师远征,蜀国日渐孱弱,亮自己也葬身五丈原。两国交战,两败俱伤,最后两国相继被魏国灭亡。
曹操的政治方向是准确的。在所处的环境中权衡,选择最有利于曹魏发展的策略,让魏国处于三国中最强盛的一方。
《三国演义》小说里,他的那句“宁愿我付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遭遇世人的误解与批判,认为他缺乏仁义,是乱世枭雄。但我认为他是胸怀天下的大英雄。试想,一味的仁义,在那个杀戮不断的年代不值一提,甚至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只有自身拥有强大的实力,才有能力让本国的每个人安居乐业,还世间一片安宁。这一点,在刘备身上是可以体现的。都知道刘备是仁义之军,宁愿天下人负他也绝对不负天下人。樊城之战失败后,带着百姓逃往江夏,追兵在后,百姓不是士兵,队伍前进缓慢。逃亡途中,老婆被杀,也差点失去阿斗和赵云。他的仁义最终让他再次亡命天涯。
曹操,当之无愧的真英雄。千百年后,他依然活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他让我们不断追随理想,实现抱负,并为此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