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科教学”是在批判“分科教学”基础上确立起来的旨在综合学校课程的全部(或一部分)而倡导的新型教学方式,在20世纪初盛行于德、美、日等国。
“合科”这一术语是从1920年前后在日本教育界开始使用的恐怕是源于德语的Gesamtumterricht的译语。然而,在发展日本的合科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人物是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主事木下竹次,他的学校成了从实践上探讨合科教学模式运动的圣地。他批判“他律性教育”,倡导“自律性教育”。木下的“学习法”是旨在全一地驱动发展着的生命,并且实现这种生命的全一的发展。因此可以谓之“合科教学”。在木下所设想的合科学习中,早期是极力避免就同一题材让全班儿童学习的。注重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儿童各自生活,从各种环境中接受学习指导为目的。木下的 “合科”不是单纯地将几门学科合并起来,而是要实现“全一的生活”。 生活与学习的统一正是木下所追求的目的。
从行政角度,未来合科教学、综合学习实践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四点:
第一,社会科、理科恢复单元学习的方向。
第二,“活动主义”的方向。
第三,“现实的课程学习”的方向。
第四,“合科指导”的方向。
“《生活科》不是现行的理科与社会科的合科,而是立足于新的理念的学科”。审议总结指出了《生活科》的内容构成:“生活科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使之关心自己和周围的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自我和自身的生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生活上必需的习惯与技能,打下自立之基础。”《生活科》每周3课时,低年级的社会科、理科随之废止。
1986年10月,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关于改善课程标准的基本方向》(中期报告),关于《生活科》作了如下说明,“《生活科(暂称)》是儿童抓住同自己相关的人们(社会)与自然,根据儿童的生活,通过种种的生活和体验,培育社会认识与自然认识之芽,在从事这种生活和体验中,培养自我认识的基础,形成生活上必须的习惯和技能,打下自主之基础”。
《生活科》的特点:第一, 《生活科》是废除《社会科》、《理科》而诞生的。《生活科》的目的是在联系儿童自身的主观要素中,学习自然与社会。第二,《生活科》设定应当实现的目标,但其目标更灵活、幅度更大。它并没有封闭的性质。从《生活科》前述的目的看,其方向是“活动、体验、关心、思考、实践”。第三,不是将身边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分割开来,而是尽量一体地抓住它们,自己也置身于其中进行活动。
“分科学习”与“合科学习”、“综合学习”课程是异质的。如何协调“分科学习”与“合科(综合)学习”,其决定性的依据是同儿童发展的关系。这也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依据。合科学习有利于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形成自学态度;可以超越学科,培养基本能力和创造性、自主性;可以有效地保障各门学科目标的实现及学业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