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当我们发现自己天生就擅长的事情,并且这些事情也是我们乐意去做的,我们就不再继续做一个【多面手】,而只需要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的前4大优势:学习力,驱动力,目标力,引领力
001 我毕业出来的第一份工作,坦白地实话实说,我是不了解公司的愿景的,也就是说我并不知道,并不理解公司的意义目标的。而后来我在美国公司工作时,我自己整个人的工作状态是变化了的。对于工作我充满激情,是因为我完全理解了集团的愿景,对于意义目标我是完全理解的。现在回看,我在第一个公司焦虑被动,除去我对于政府性质的公司不适应这个原因外,我在美国公司动力满满的原因,就是这个意义目标。为了完成整个团队的人员高效工作,我主动加班,认真带新人,对于上司的order从来都是积极配合。
002 过去两年,我每天会在朋友圈分享内容平均有8+以上,这个分享的数字目标,对我来说它的意义是:个人的影响力打造,没有足够的数量,就会被别人的信息刷掉;传播理念,没有足够的数量,就不能保证理念的传播;终身成长,没有数量的坚持,就没有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朋友给我的正反馈,我了解到我正能量的朋友圈内容给到的正面影响。这些正向的反馈其实又会驱动我继续做这个事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然现在我的朋友圈开始了随意分享,是由我另外的意义目标所影响而调整的。
003 育儿方面,我坚持亲子阅读有7年多的时间。能够坚持下来,也是一个意义目标驱动的:我相信阅读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勇敢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对于这个信念的信仰,我在Jerry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每天晚上睡前和孩子阅读绘本。这个【每天】坚持了有快5年的时间后,孩子发展出了自主阅读,我才开始没有【每天】。意义目标驱动着我依然坚持每星期带孩子去图书馆。
004课程中提到的公司管理者的目标变化,让员工不适应这个点,我自己体会很深。我自己也是从一个刚毕业到公司上班的新人,不断成长为管理者的。确实自己在初入职场时,很抗拒上司今天一个说法,明天一个变化。但是慢慢地,职位的变化让我真的明白了上司的目标,理解了上司的做法,以及整个公司的运转方向是需要根据市场趋势变化的。借用一句话,在其位谋其政,现在的我对于这种公司变化,非常的理解。迁移到育儿上,我也能更好的理解老师的要求和学校的变化,这让我能够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配合老师。
005 弗雷德· 考夫曼在《意义革命》中的故事让我明白,当我们找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工作)的真正意义时,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会变得与没找到这个意义之前是完全不一样的。
006 《小王子》的作者的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催着船员去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派任务,分工作,而是要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这让我想到了育儿中,我们当父母的如果想要孩子学习,先不要催着孩子写作业,读书,写字,也不要安排这个兴趣班,那个比赛,而是要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当孩子拥有了这个目标,主动学习还是事儿吗?不过这个对父母来说,如何激发还是蛮挑战的,值得认真去做!
007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 · 泰勒提出的心理账户的这个概念,以及课程举例让我反思我自己近一年多的行为。从19年底开始,我从一个全职妈妈变成一个轻创业的全职妈妈,我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也像例子中那位妈妈一样在没完成学习和工作时,我会焦虑烦躁从而影响亲子关系。我自己尝试过接纳自己需要陪伴孩子而放下一部分的学习和工作时,融洽的亲子关系又回来了。现在课程学习才明白,原来我是给自己设立了两个心理账户。从意义目标这个视角去看,工作和生活实际上是互补的,我不应该给生活和工作各自设置一个心理账户,只需要一个心理账户就足够了。
我是Cathy姝蓉,祝你拥有不被定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