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帜科学】|论《美学》教育中的全脑开发
原创 树帜全脑潜能开发
科学,是小树评判的标准
公众号|树帜全脑潜能开发
美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交叉性的人文科学,而且还是着重强调人参与其中进行体验和领悟的人文科学。
美学学科的特殊性正好契合了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因此,在《美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的提升、人生的启示,而且还能得到情趣的陶冶、审美的享受。在提高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全脑的开发,从而培养出具有丰富美学知识和深刻美学体验的创新型人才。
1 全脑开发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们分工明确:左脑是抽象的理性思维;右脑是直观的感性思维。
在理性发达,也就是左脑发达的今天,我们单纯地强调对知识性东西的接收和汲取,而忽视了对经验性东西的感受和体验,即右脑缺席,从而成为了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单向度的人”。
因此,许多人提出开发右脑。但是,如果仅仅提出左脑或右脑的开发,强调分工,忽视协作,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因为左脑和右脑的各自优势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与后天的教育密不可分。
比如孩童时期,左、右手没有明确分工。但随着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大多数人表现出左脑的优势,即抽象、概括。而右脑的感知能力相对开发不足。左、右脑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主要功能,但它们在工作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需要互相协助,共同反映事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右脑发展的速度会明显下降,左脑思考能力则逐渐提高。因此,如果将大脑分开研究和开发,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和教改实验都是不慎重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我们强调全脑开发的必要性。
首先,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平衡、协调发展的。没有左脑功能的开发,右脑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没有右脑功能的开发,左脑功能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其次,左、右脑分工不同,但却不能分开开发。当前的教育和培训忽视右脑开发,过多地强调左脑开发,但同时也存在着培训方法不当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左脑的开发,更加大了左、右脑的不平衡、不协调。
最后,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收外界刺激的。对于同一种刺激,左、右脑会做出各自的反应,共同作用。如音乐欣赏强调直观,更多地使用右脑;但在欣赏歌词时又需要左脑的语言功能去把握。鲍桑葵指出:“形而上学者所以对美发生兴趣,是因为美是理性和感性可以感触到的会合点。” 还有论者指出:“美学问题,就是在压抑我们的所谓低级粗俗的感性肉体和心理情感过程中出现的,而美学作为学科又是为了不断争取我们的感性认识和感性存在的合法地位而诞生的。 人类的理性极力压抑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中认为低级粗俗的东西,美学则不断地把审美问题作为一种伟大的感性力量把人从理性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由此可见,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美学学科的特殊性正好契合了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通过学习美、认识美、感知美、体验美,可以使人走出工具理性的沼泽,从而促进大脑的整体发展。
因此,我们提出在《美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突出全脑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实行全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实行全脑教学,
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据于美学学科的特殊性,我们提出《美学》教学活动中的全脑开发,意在实现左、右脑的平衡、协调发展。这对大学人文教育,尤其是在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有科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入现实内容,不仅能够建立起与当代社会的实际联系,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思考能力,从而使得美学教学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生动活泼;
最后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克服教与学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使师生互为主体,从而形成平等地交流和对话。例如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某一文化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以增强教学活动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实行全脑教学,是对传统的单纯强调理论教学的突破。例如可以增加案例教学:通过对大量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热点问题的分析,加强学生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分析与运用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也可以采用视频教学:通过视觉形象的丰富而又生动地刺激,进行分析、点评,效果比单纯说教更具优势,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而且能引导他们学会选择、鉴赏艺术作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弥合感性与理性的分裂。同时,实行全脑教学,也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突破,更多地强调互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专题研讨、学生走上讲台等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推进左、右脑的协调、平衡发展。
虽然我们不可能成为像达•芬奇那样的全才,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充实、更丰盈。有那么多的书可以读,有那么多的音乐可以听,有那么多的戏剧可以看,有那么多的电影等着我们去欣赏,有那么多未知的人生等着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也许,我们不会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但通过美学的学习,我们至少可以明晓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正如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所指出的:“只有审美趣味才能给社会带来和谐,因为它在个别成员身上建立起和谐。”
在《美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试图引导学生不仅要获得理论的提升、人生的启示,而且还要得到情趣的陶冶、审美的享受,也就是感性与理性的和谐,也就是全脑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提高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丰富美学知识和深刻美学体验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