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羽
当太阳升起,阳光撒满窗台,新的一天开始了,杭州教育戏剧峰会论坛第二天的学习也拉开了序幕。
今天依然是满满当当的内容等着我。早上是我最爱的男神王Sir。
Simon王添強老師的專題分享:《教育戲劇七個教學模式介紹與實例》。
一开始王老师就提出了教育戏剧需要我们注意的关键:“它不是为了某一小部分有天赋的孩子服务,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戏剧的乐趣。”它不是为了戏剧而生,而是为了戏剧在教育中的应用而存在。教育是为了培养快乐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功的人。(再次提醒自己,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平等、公正,要让快乐的情感在我的课堂上流动)
在一连串的PPT展示中,王老师和我们介绍了教育戏剧的几种模式,如何进行学科的渗透,如何引导孩子去理解自己--改善自己--超越自己--肯定自己,而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即兴创编,我们不要强求时间的长短和内容的丰富程度,关键是孩子的想法和呈现的状态。
在图2的七种渗透学科中,王老师很具体的写出了一些模式,给我的教学给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和指引。
在王老师的分享过程中,让我最感触的就是:
1、教育的平等性与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
2、通过戏剧来培养孩子的美感、与人交流、表达思考、面部表情的控制、身体操控、创意思维、有玩游戏的心情和满足感。
3、鼓励孩子感受真实的自己。
4、教育戏剧老师就像一位中医:要会看病、懂治病、能开药。
5、不同模式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融合或独立成课都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第二個環節:Q&W 問答環節
我摘要了几个自己比较关注的问题记录。
Q1、当家庭状况的发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要如何用戏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否可以以表演剧的形式在集体面前表现然后互助?
W:No!完全不赞成把个人隐私的问题当众表演和表达,容易好心办坏事。
建议:
a、尊重孩子,完全从他的角度和观点出发来看待和思考问题;
b、情景扮演时,可以在当事人愿意的情况下让当事人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去观察和寻找自己内心的决定;
c、在放出与收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平衡孩子的情感;
d、在熟悉戏剧游戏与表演范式的基础上再运用一些模式来陪伴他找到出口。
Q2、如何对教育戏剧课程进行评估?
W1(张晓华教授):
在台湾的高中教育戏剧的评价有3大点:基本表演、舞台展演和媒体相关运用。
对老师的评价有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其中学生评价会以表格方式来填写,大致有这几项:对老师的满意度、学习是否完整、最感兴趣的点、弱点、建议。
老师对学生的评估大致有这些:探索与表现、实践与应用、投入程度、几个面向。
W2(吴青烨老师)自己的经验:
1、每次课后及时做课堂记录
2、录音录像照相留记录,以便对比学生的发展
3、在教学目标的依托下,自评、他评、师评。
吴老师说:孩子的评价不能用统一的量化来衡量,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看到它们自身的进步与变化。
W3(陈雅莉)自己的经验:
1、定好教学目标,参照目标的达成情况;
2、观察孩子的态度,可以通过提问了解或者情景模拟;
3、如果有技能学习,可以有小检查。
看到这样的场面,真想有更多机会提问学习,但时间过得太快,主持人朱曙明老师不得不结束了上午场的精彩分享讨论。
下午的学习,我参加的是纽约大学戏剧治疗师任萬寧老師的實務工作坊《用全新的角度與孩子共處》。
光看简介就已经很吸引我,“戏剧治疗师”一个对我来说全新的东西,很期待老师的分享和呈现。
下午的活动全程都是以任老师带领我们实操和练习为主。
任老师开门见山的抛出了这次工作坊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1、观察他如何带团体;
2、感受自己做学生的感觉;
3、感受作为老师的感觉;
4、整合两者身份后你的感觉。
指向清晰明了,让我这个初次接触戏剧疗愈的人就知道这次活动我需要关注的是什么,这么细心而专业的任老师,怎么会不让人喜欢呢。
接着,任老师让所有参与者围成圆圈(安全感的氛围创造),我们成为了学生(去感受成为学生的感觉),任老师在活动开始前与我们做了合约约定(即在集体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些集体规则,都是以戏剧讲述和扮演的形式展示,以便能让孩子更好的感知要遵循哪些规则,尊重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发展)合约签订之后,任老师与每个人check in,确定大家都已清楚的知晓,然后才开始活动。(这个细节我觉得非常好,如此一举能让学生们对之前的“合约”有再次的认识和确认,也能让老师接下来的活动流程更顺畅的开展,学习了)。
暖身活動:回到孩童時代
2-3人一组(根据参与者数量来定),互相讲述自己小时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对自己现在工作有影响的事情。一人讲,另一人倾听。
这个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对着身边并不熟悉的同伴讲述、表达和倾听,刹那间我会认为咱们都是久别重逢的朋友,不自然的就感情流露的倾诉着哪些小时候的事,倾听的时候也是两眼注视着对方,这种感觉好奇妙。学生被关注的那种内心需求在这个环节得到了满足。大家变得温暖而熟络起来。
集體活動:cross the line(越過橫線)
老师用走路的方式“画”出一条竖线将教室划分为两边,当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符合问题的人就cross the line到教室对面去,不符合的就留在原地。问题的程度也由浅及深,由易至难,由表象深入内心情感。
ep:喜欢吃牛肉面--你从其他城市来到这里--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在课堂上有求助无援的时候……
暖身活动之后,任老师请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依据活动开始前的四个点来思考,也可以说说自己在刚才活动中感受最深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很好的抓住了点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人开始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故事,有人在点评和说出自己的困惑,有人表达出自己的不解,有人对自己的呈现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解答而提出质疑 。就这样,大家畅所欲言着,我也很想知道这样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需求任老师要如何去应对?因为在教学中,孩子们就是如此,各个天赋异禀,想法各异,而我又是最不喜欢统一标准答案的老师,希望能尊重到孩子们的特点。因此,有时候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回答问题还真是蛮头疼的。
我就这样看着任老师(坐在老师身边就是好),自始至终任老师都是那么温和的倾听着,然后给予温暖的回应,没有任何带有评价的语言,“很好!谢谢!”是他常说的词,任何一种声音他都表示感谢,然后耐心的解答。尊重、包容、接纳、信任每一个人,这是坐在身边的我从任老师身上感受到的能量,很难想象这样一位高大帅气的男导师此时给我的感觉居然是一种涓涓细流沁入心脾的温暖。
想必作为戏剧治疗师,让人觉得温暖而安全是首要修炼的境界吧。
結束活動:放下與帶走
依然围圈,大家走到圈内,自由决定要放下什么。有人放下“睡意”、有人放下“压力”、有人放下“不必要的自卑”、有人放下“心里的苦难”……我没有出去,也没有想放下什么,我想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任老师尊重了没有想要放下的我们,他说:“遵从你当下的内心。”)
那你想要带走什么呢? 我想带走的是任老师这些温暖人心的东西:理念、方法、态度、专业性……让自己也变得温暖而安全。(活动中任老师说只能说5个字的,好难决定哦,这里就让我任性一下,写多点吧。)
这个环节我感触很深,想到了“舍得”,有舍才有得。任老师让我们学会放下,懂得选择。我们尚有诸多思虑,那孩子们呢?他们的内心是否也有许多的东西是因为无法表达而不为人知的?那么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可以在一些课程中穿插呢?又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让孩子去真实的面对和感受自己的内心呢?如果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不参与,我们作为老师是否能像任老师这般包容、接纳和尊重她们呢?
一切问题的答案都需要通过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得到验证。
活动的最后,任老师告诉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反思—觉察—改变,这样才能慢慢的去积累自己,更好的陪伴与支持孩子成长。
The End
实在不想写出“结束”两个字,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生始终都在说再见。2天的教育戏剧峰会论坛在任老师的工作坊中结束也算是遗憾中的美好吧。
参加学习永远都是一个起点,实践教学是过程,相信学无止境,也永远不会有终点。
会上有一位专家说的话我铭记于心:“教育就是要去实践,去面对孩子,爱孩子。就算你读无数的书,学无数的知识却不爱孩子,那你的教育都是一纸空谈。”
教育戏剧为我推开了一扇崭新的门,在这个充满了无限惊喜的世界里,希望我能汲取到更多教育的力量,去全身心的爱我的孩子们!
感谢这次大会的所有老师,让我收获满满的爱与能量!非常感谢!
记于 杭州教育戏剧峰会论坛第2天
2016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