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4岁孩子的妈妈,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很爱孩子,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爱与重视绝不是说出来这么简单,我们往往表现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不再像从前那样依恋妈妈,能独立完成很多事,这本应让人高兴,我的内心却像拼图少了一块,空空荡荡,因为我预想我和她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有时我甚至觉得她玩的方式幼稚,我就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或者想着还有什么事没有完成,这还不能表现出来,我一直希望自己是好妈妈,所以也不会拿着手机陪她,表现其乐融融,实则心猿意马。我可悲地发现,其实我并未真正走进她的世界去看一看。近在咫尺,心却在两个世界,这种感觉糟透了。
我需要学习,偶然间,系统思维闯入了我的视野。初次尝试,就有了惊喜。以下就是我和4岁宝宝的对话。
叮咚!快递(*东到家)到了,是朵朵爱吃的石榴。
朵:妈妈,石榴说了什么?(最近一直都在幻想,所有的东西都能说话,次数太多了,无知的词穷的我曾经苦不堪言)
妈:(现在,时机到了 )石榴说,你好,我是石榴,我的英文名字是pomegranate你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朵:(若有所思)你是快递叔叔送过来的,石榴还说了什么?(紧追不舍)
妈:(把脸放到石榴后,扮演石榴)朵小朋友,那你知道快递叔叔又是从哪里拿到我的呢?
朵:沃尔玛(怀疑地)
妈:(继续扮石榴)那超市又是从哪里拿到我的呢?
朵:(沉思不语)
妈: 超市里的我呀,是供应石榴的商人装上大卡车吭哧、吭哧运过来的呀(拿着玩具模型,模拟开车)
朵: 那商人又是从哪里拿石榴呢?(学会模仿我提问了)
妈: (平时这时早就抓狂了,这时我却因为她的问题异常兴奋,趁此赞美一番)朵朵,这真是个好问题,供货商人应该是从果农手里拿到的。果农就是种水果的农民伯伯咯!
朵:那果农又是从哪里得到石榴的呢?(狡黠地)
妈:果农是从石榴树上摘的呀(其实不知是树还是藤,悄悄百度一下 )
朵:果园又是从哪里得到石榴的呢?谁种在里面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妈:农民伯伯把一颗颗小小的石榴籽埋进土里,经常给它们浇水,施肥,慢慢地长出了石榴小苗,小苗们长啊长啊,长成了大大地石榴树,树上结出可爱的石榴花,有些石榴花可以作药用(最近对医生病人很感兴趣),可以治疗耳炎哦。(朵朵赶紧拿来玩具耳镜,往耳朵里瞧)
有些花就结出好吃的果实,然后开始它快乐的旅行(配合简笔画描述,随心画或飞乐鸟三分钟简笔画),从果农——供货商——超市——快递员——宝宝手中——吃进嘴里——食道——胃——小肠——大肠——便便。
以上就是对话的全部内容,如果时间允许,其实话题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或话语入手,我的孩子最近喜欢问‘某某说了什么‘,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话题,而每个孩子都不同,比如有的孩子爱问‘为什么?‘怎么办?之类,都可以是一个好的切入点,父母一旦敷衍就等于是掐灭了孩子求知的小火苗,今后你再要求他爱学习就是一种讽刺了。更多的生活场景你可以自己构造,联系。哪怕只是一把勺子,一个碗,一个水杯,一粒米饭都可以是话题的开端,你要做的只是引导,轻松专注。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绝不仅是两个流程图,更多的是通过思维无限延伸发散重组,我们彼此增进知识,激活大脑,活跃思维,更有促进了亲子间爱的流动,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以下是系统思维的水杯举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启发,分享给大家(取自张旎的未来人才父母必修课)
假设孩子对水杯感兴趣,那么就从这个水杯出发,根据孩子的偏好去聊更多话题,比如,水杯的材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材质,这个水杯设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为什么这样设计,水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水杯是谁买的?从哪里买的?多少钱?为什么是这个价钱?这个水杯用了多久,有没有关于这个水杯的故事?如果有两个水杯,可以让孩子研究两个水杯的相同和不同,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水杯,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带孩子带博物馆去看看古时候的人用的杯子,又可以研究不同时期杯子制作的材料,形状,颜色,功能,现代杯子的种类,对比古代杯子和现代杯子的不同生产过程?为什么水杯会有这样的演变?这个古代杯子的背后有没有一些故事?这个杯子的主人为什么喜欢这个杯子?....
一个杯子,还可以聊多少话题?答案是无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