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瓦尔登湖》第2天。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序言中所写,需要心静下来才能打开来读,否则会觉得不知所云,艰深难懂。
我读这本书的心境处于静与不静之中。读书的时候一会觉得融入其中,一会又觉得不知所云。所以我读的很慢很慢。
今天继续读“经济篇”。
今天所读内容基本上还是围绕着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我看见有的年轻人——我的同乡,很不幸的是,他们继承了田地、庐舍、谷仓、牛羊和农具,得到这些东西倒是容易,舍弃它们可困难了。
也许有些东西从我们一出生就被标注好了。我们能否改变这些我们一出生就被标注好的东西呢?
有些不太聪明的人,跑到地球的另一端,跑到蛮荒的而又不卫生的地区,做了一二十年生意,只是为了谋生——就是说,为了使他们过得舒适而温暖——最后回到新英格兰来,还是死了。
多少人为了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去打拼?那样生活的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虽然最后所有人都殊途同归,会走向死亡。
为什么他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自掘坟墓?他们必须要过人的生活,就不得不推着这些东西前进,尽可能地把日子过得好些。
怎样才叫把日子过得好些?
关于日子过得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又各不相同。
人活在这个世上,首要条件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我们还给它附加了很多外在条件。
所谓生活必需品,是指一切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那种物品。
至于附加的外在条件就很多了。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衣服,我们就可以给他附加很多外在的条件。
衣服,立刻让我们说到实际问题上来,我们采购衣服,常常是由爱好新奇的心理所驱使的,并且重视别人对它的意见,而不大考虑这些衣服的实用性。
有时别人对这件衣服的意见已经超过了衣服本身对我们的意义。
当我定做一件特别式样的衣服时,女裁缝郑重其事地告诉我:“现在大家不做这个式样了。”
当我想坚持要这个式样时,为了让女裁缝按着我说的做。
我决定用同样神秘的方式来答复她,所以也把“大家”两字强调——“是的,近来对他们而言这个式样并不流行,可是现在他们又开始做了。”
大家都不做这个式样了,那只有我做就显得特别不合时宜。你看我的这件衣服,评判标准已经交给了大家。衣服已经不再是遮身蔽体的了,它成了评价一个人的工具。
我们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好像我们是靠外加物来生长的外生植物一样。
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是不免受到外界的评判。我们也会或多或少的因为这些评判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生活?是过极简生活,满足生活必须就足矣,还是为了过更好的日子而去不断拼搏?我想无论是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认可的,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