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家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因为调皮,惹得父母生气,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出手打他,这时候孩子哇哇大哭,父母吼叫声越来越大,整个场面一片混乱
为什么父母会大吼大叫呢?因为那个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需要发泄,但是往深层次的去看,是因为父母和孩子变成了对立面,这个时候没有爱,父母通过吼叫这样的方式,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我不是已经跟你说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犯?”,把问题归咎给孩子,而逃避自己的责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叫《不吼不叫》,作者是美国一位非常有名的护士罗娜·雷纳,告诉我们如何通过不吼不叫,温和的方式和孩子和平相处和成长
首先要了解一点,大吼大叫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如果有过这样经历的朋友,应该感受得到,在父母对自己吼叫的时候,第一肯定是害怕,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第二你不知道父母说的什么内容,因为那时候你呆掉了,你在想爸妈会不会打我,第三大吼大叫会让孩子难以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大家有见过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在后面催他快点要迟到了,父母的本意是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但是这样并不能,只是养成了把妈妈当成闹钟的习惯
而对于孩子长久影响来看,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要么以后会和他父母一样,脾气暴躁甚至有家暴的倾向,要么就是胆小懦弱,会有权威者恐惧,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
那么从深层次来看,吼叫来自于那里呢?一共是4个方面
第一是遗传,代代相传,爷爷吼叫爸爸,爸爸吼叫你,你吼叫你儿子
第二来自于迁怒于人,你在工作中的压力,发泄给孩子,因为孩子是弱者,所谓的踢猫效应就是如此
第三跟身体健康有关,父母的精力跟不上孩子,容易烦躁发脾气,就会大吼大叫,比如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就是如此
第四跟心理因素相关,当孩子做了错事后,父母会感觉到很羞愧和丢脸,这时候通过吼叫来转移自身压力,但是对于孩子是不公平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吼叫这个事情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理解,很多父母吼叫之后就会很自责,很懊悔,我怎么当时是这样跟孩子说话的呢?但其实我们也要知道一点,人总会是有情绪的,偶尔这样子要对自己表示理解,做过了就是做过了,承认自己的错误,下次改进的更好,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会导致自己没有办法改进
第二吼叫往往会有一个外部触发器,作为家长要了解这个触发器是什么?比如孩子不讲究卫生,东西乱扔等等,一旦看到这些触发器,会把人带入到第二步不断升级的想法,你会想到他乱扔东西到时候又是我来收拾,我这上班都这么累了,所以情绪就升级了。怎么减少这种想法呢?比较好的方式是把他记录下来,记录和跟踪是一个特别好的有效地减少吼叫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觉知。
第三要理解每一个人的气质是不一样的,这个气质包括他的敏感度,适应程度,情绪等等,比如你是一个爱整洁的人,孩子却觉着混乱一点也可以,如果你一定要求他按照你的习惯来,那每天任何一件小事可能就会引起争吵,你觉着孩子应该听你的,孩子觉着不公平。所以双方可以共同来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有弹性的,这样你跟孩子可以一起做到,互相尊重对方的气质
那么我们如何减少日常的吼叫呢?有几个办法
第一学会追踪和记录你的吼叫,记录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你减少吼叫的频率
第二建立自我同情,吼叫了之后,要学会理解自己,首先是承认自己错了,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可能最近压力太大了,需要放松一下,当让这里并不是结束,那么你要想一下我自己的改进的路径有哪些,下一次如何规避。
书中给了大家一个方法,叫做ABCDE方法
A指的是Ask,首先是自我问答,是什么触发了我生气的扳机,我在想什么?这时候你在开始冷静了;B指的是Breathe,就是呼吸,通过深呼吸的方式来进行调整;C指的是Calm yourself,就是让自己平静;D指的是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决定你的孩子需要什么?比如孩子这时候很闹,他为什么会这样,他需要什么,是需要的是我的理解和关爱,还是需要我帮他一起解决问题;E指的是Empathy,同理心,我们用同理心的方式跟孩子交流
书中还给到跟孩子沟通教育的法则,这个法则叫做4C法则,就是用4个C开头的字母所构成的法则
第一个叫做沟通,这里指的沟通是跟孩子讲话的时候,要把事情简洁有效的传递给孩子,不要含糊,孩子会听不太懂。比如你要跟妹妹好好玩?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好好玩,如果你换成你和妹妹一起玩拼积木,把妹妹教会好不好?他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第二个叫做选择,孩子有时候可能会不听话,那么没关系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比如在游乐场孩子不愿意回家,你可以跟孩子说,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你在玩一会,半小时后跟我回家,第二个是我们买一个冰淇淋吃,吃完我们回家看怎么样,这个时候孩子就有了选择,他会有自己的判断。如果是某些事不想跟孩子商量,那就不要用“好吗?”“行吗”这样的词语,比如晚上11点我们睡觉,行吗?这样问会让孩子觉着自己谈判空间,而你应该把“行吗”这个词去掉。你是孩子的监护人,可以定好基调
第三个叫做结果,你需要跟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并且让孩子一起来回顾,做了这个决定后,结果会是怎么样,让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并且可以对自己的结果负责
第四个叫做连接,跟孩子每周要有独立相处的时间,孩子是需要被关注的,有时候他会通过故意犯错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而单独相处的时候,就是建立连接的时候,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和爱
那么如果你已经吼叫了该怎么办呢?最好的方式就是道歉,通过真诚的道歉,需要表达自己的后悔,自己承担的责任,还有补救的措施。千万不要在道歉的时候说我打你是为你好。另外 一个方式是通过家庭会议来进行补救,做到在会议中不评判不打击,真诚的沟通。
如果遇到家人吼叫我们也不要袖手旁观,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让家人也来学习这本书,或者通过书中的办法改变家人的想法
END
不吼不叫是能够让家庭和平的有效办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家庭充满爱和温暖,家庭经营的更好,这个世界也更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