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竹子定律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背后是蛰伏地精进
很多人羡慕那些成功人士或者网红,感叹他们运气真好,殊不知,运气背后更是实力的结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0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早些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很多人都有湖上滑冰的经历。这两年由于温室效应,冬天没有过去那么冷了,很多水湾、小湖的都不结冰,或者只有很薄的一层冰,已经不能上去玩耍了。
我小时候,我们村口有个大水湾,冬天三九天,水湾上面冻了一层厚厚的冰,很多小朋友都上去滑冰,有的还专门制作了滑冰车去玩,也有小朋友在冰上转自制陀螺。这种场景现在很少见了,估计只能在东北寒冷地方有了。东北地区的冰,都可以承担汽车在上面跑。
说起水面上结的冰,就想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谚语。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在冬天,气温开始降到零下以后,水面上就会结一层冰,开始非常薄,随着气温逐日下降,冰层开始变厚。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经常去拿石头去砸冰,观察冰层厚度,看能都承担我们的体重,我们好上冰面玩耍。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农村都有水缸,有的人家冬天把水缸搬到屋里,有的放在外面。刚开始结冰时,小孩都比较好奇,喜欢拿铁的舀子去砸冰,吃冰片或者冰条,就和现在的冰棒类似,有时会站住舌头。但是进入深冬,外面水缸就会结一层层的冰,尤其是缸的周边冰最厚,那时就砸不动冰了。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类似,学习好的孩子从来不是一下就学习好的,都是经历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好的成绩。我们工作类似,要想成为专家、技术高手,就要想一万小时定律里描述的一样,要刻意练习,长期积累才能成为行业专家。
02
竹子定律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竹子定律没有?竹子定律说得是竹子的生产过程,竹子用4年时间扎根,四年时间,竹芽只能长3厘米,而且这3厘米还是深埋于土下。到了第5年,竹子终于能破土而出,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用半个月时间就能长到15米。当然,竹子在前四年时间,并不是将所有精力用来长竹芽,而是将大部分能量用在“扎根”这件事上,它将根茎生深入到土壤里,接触到的面积有延绵数百平米,所以能够广吸水分和营养物质,为第五年的“野蛮生长”提供基础。根据竹子这种“厚积厚发”的现象,我们便将其归纳为“竹子定律”。
很多人的生活也遵循竹子定律。比如现在很多文科生不如理科、工科生好就业,就业起薪也偏低。但是经历10年、20年,再来看很多文科的平均薪酬就会高于那些开始比自己高的理科和工科了。他们就是像竹子一样,前期先扎根,后期再长个。
但是大部分人都熬不过“竹子定律”的前四年的准备和铺垫。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成功是需要时间的,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没有持续的精进是很难获得飞跃的。
我们上学时,在学化学时,知道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就内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没有10多年持续的辛苦付出,就没有高考时的从容和上自己心仪大学的欣喜。
刘润老师经常说“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只有选择更难走的路,做更难的事情,才更有可能走得远,才更有可能看到更好的风光!现在很多学生、家长,包括我们打工人都希望尽快见效果,都想一夜成名,都“太近视”了。
03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背后是蛰伏地精进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司马迁的《滑稽列传》,讲得是淳于髡说齐威王的故事。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但是齐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长达三十六年。
大家试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背后是齐国强大的经济和丰富的人才储备,齐桓公等几代人积攒下来的齐国声望和财力。
贾谊的《过秦论》中也提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秦始皇统一中国也不是以一己之力达到的,也是从秦穆公变法图强开始的。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积累的结果,不要想着等着运气来了,就能一鸣惊人了。
回想很多一鸣惊人的人,如果没有积累作为后盾,也会很快销声匿迹。昙花一现的网红很多,一时成名,但是没有音乐的基础,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是日复一日的积累,持续的精进。职场中也是如此,要想成为业务专家、技术大咖、公司高管,就需要脚踏实地,日日精进,成为靠谱的人。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