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认知
作者认为,我们不只是生活在一个平面上,而是至少同时存在于四个不同的象限上。这四个象限是: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灵性世界。
而物质世界只不过是其他三个世界的“打印件”,或者可以理解为“物质世界”是其他三个世界的反映和结果。
地上的东西,是地下面的东西创造出来的;我们看得见的东西,来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如果你想要改变果实,你首先必须改变它的根;如果你想改变看得见的东西,你必须先改变看不见的东西。——《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无论是金钱/财富/健康/生病,都是一种结果。若是想要改变这些结果,就要先改变内在世界。
我知道有些读者对于“灵性”等字眼十分厌恶,为了不让我的这篇文章有太浓烈的“神棍”味道,我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
认知失调: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维基百科
人们为了不经历认知失调的痛苦,就会从观念出发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典型的例子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他这么有钱,生活一定不幸福,肯定是单身狗。”
“我才不想那么有钱,身体都拖垮了!钱有了,人没了!”
“有钱人都很吝啬!“
......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一定要谨防——你是不是在为自己的没钱进行合理化?
我们接受新的事实,形成新的认知;我们不接受新的事实,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学霸猫
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公式:想法➡️感觉➡️行动=结果
即使是内心的一个小想法也会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如果想要改变表面上看得到的“结果”,就要从“想法”这个“种子”入手——改变我们的认知习惯/思维模式。
Tips: 我们的想法不代表我们自己,我们和我们的大脑是分开的,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有一些十分愚蠢/龌龊的想法时,不必妄自菲薄,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而当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进行攻击/反驳的时候,也不必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固守该看法,似乎一旦改口就是承认自己不如人。
不要小看这个提醒,在你替换升级想法的过程中,可以帮你摆出心理障碍,没有负担的高效进行。
财富档案——扎我心的几个思维模式
有钱人相信:“我创造我的人生”,穷人相信:“人生发生在我身上。”
我创造我的人生是指,你必须相信,只有你能造成自己的成功,也只有你能造成自己的平庸,只有你能创造自己为钱辛苦或是前途茫茫。不管是出于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原因,你的人生状态都是自己造成的。
而穷人最擅长的是扮演“受害者”。
受害者的三个表现:
1.责怪
怪北京房价太贵,爸妈欠他一个上海户口.....
总之错的从来不是自己,错的永远是别人。
2.合理化
如前所述,当人们发生认知失调的时候,会从观念出发合理化行为来减轻痛苦。
3.抱怨
一个通行的规律是,“你所关注的事情会放大” ,所以务必明智选择你的想法和你所说的话。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之所以要扮演“受害者”是因为这样做会带给他们好处。受害者的姿态会给他们带来别人的“关注”,而人们常常将“关注”解读为“爱”。所以,一个穷人从某种程度上讲亦是缺爱的,是不丰富的,是匮乏的。
小的时候,我梦想成为一个作家,那时候写了稿子投给杂志社,没想到竟然收到了回信。虽是退稿,但编辑附了短信一封,里面有句话这样写道“奇迹靠自己创造,命运靠自己主宰”。
当时的我很懵懂,搞不清楚这句话是什么含义,直到高三,才真真感觉到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控制自己将来的生活走向。有一点点兴奋,更多的是恐惧,兴奋的是第一次在自己的生活上拥有主导权;恐惧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担得起来这个责任,甚至有点想逃避。
试着去做,无论结果怎样都去承担,就能创造自己的人生;而被恐惧困住,裹足不前就只能等待人生的降临,而这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有钱人专注于机会,穷人专注于障碍
“杯子是半满的还是半空的?”
这个经典问题并不能测试你是悲观还是乐观,它反映的是你看事物的角度。
一件事情,既有机会也有障碍,而你可以选择关注机会或者障碍。
最近一年,我发现自己是个“障碍关注者”,一件事情,我先看到的是各种可能做不好的因素,和极速飙升的畏难情绪。
越关注障碍,你就会发现更多障碍。
我是一个爱筹划的人,热衷计划和提前准备。
我的确受益于这样做。但有时,过于想控制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是一种病态。恐怕只有神经病才相信可以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状况都做好万全的准备,并且保护好自己吧。
其实,这背后是因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才认为必须事先掌握一切讯息,才能行动。而这往往阻碍了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而这也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些目标以外的细枝末节的事情。
人生不是用来解决难题的,不必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救火。这并不说不需要解决任何问题,而是说你要紧紧盯着目标,当障碍出现阻碍目标实现的时候,把它解决掉就好,然后重新聚焦在目标上。这样,你便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想法和行动上,向着目标稳步前进。
踏入"走廊“, 瞄准-开枪!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行业,去做就是了。你不必在第一天就万事俱备,你只需在这个行业里找个工作,踏上“走廊”。
比如,作者想要开一家糕点咖啡店,他便在一家烘焙屋找了一份工作,虽然是从打杂做起,但他想办法找经理聊有关营收和获利的事,认识机器设备与材料,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就是踏入”走廊“的意思,进入你将来想进入的领域,不管从什么角色开始,总之先跨出第一步。这是你了解一个行业最好的方法,因为你能站在里面看到一切。其次,你可以建立人脉,这是站在圈子外面的人不可能做到的。第三,一旦你踏入了走廊,很多机会就会朝你走来;第四,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那么刚好趁早抽身。
我们不可能提前得知所有的事情,运用“预备-开火,瞄准”法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妥当,然后行动,再沿途修正。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有钱人努力让自己变有钱,穷人只想着要变得有钱
想要变的有钱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我想要变得富有”,意思是钱砸到我头上,我欣然接受;第二个层次是,“我选择变得富有“,选择就是舍弃,意思是去除掉其他选择;
第三个层次是,”我致力于变得富有“,意思是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完全付出,献上你的一切,以达到富有的状态。
回想几次较为成功的经历,无论是备战考试,还是运动健身,都是在达到了一种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专注/投入状态后,成功水到渠成。
这种”致力于“,需要专注,勇气,知识,专业,还有百分百的努力,永不放弃的态度,它是全心全意,真心真意的。
这种无保留的贡献自己,是没有借口,没有如果,没有但是,也没有也许的,一种飞蛾扑火的壮烈,一种视死如归的战士方式。
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最后
书中总共列举了17个财富档案,以上是扎我心的档案,其它的比如“宣传自己”,”不断成长“,“祝福自己想要的事物”等也有一定的借鉴性。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重要的是先改变思维模式,看事物的角度,从而影响我们的感觉,行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