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讲到较轻症状可边学边补。本文就其三种情况——无联系、联系错和联系弱——逐个讲如何补牢基础。
1. 无联系
无联系多是没建立形式和场合(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联系。这部分考试少有涉及,而且需在掌握形式和意义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才能得出。考试导向而不是交流导向的学习者多半没建立这个联系。无此联系,学习者在表达时自己不会意识到问题,需从别人的反馈中发现问题。
怎样从别人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大量使用外语,暴露问题,留心观察,询问意见。
使用外语越多,暴露问题的机会就越多。交流时要特别留意交流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显现出理解不顺利(比如,略微皱眉,或停顿一下才做出反应),但是没提出问题,要问问是不是我们的外语哪里有问题。形式使用场合不对时,交流对方多半能猜出我们想表达什么,因而不太影响信息交流。但是,对方在处理我们的信息时会有些不畅,因为这不是他们预期会收到的信息。
如果我们不问,双方忙于交流信息,对方可能不会说出来。还有,如果交流对方不是教外语的老师或者不是和我们非常熟识的人,通常也不会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说出来。
发现问题后补就是先建立联系,然后巩固联系至自动化。找出前面的教材,找到对应的形式,补足那两步。具体操作请看《外语学习第一步:建立三个联系》和《外语学习第二步:巩固联系至自动化》。
2. 联系错
联系错多是形式和声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错。错误的联系必须校正。
2.1 形式和声音
形式和声音的联系错多是在出的方向,即自己发音不准或错误。形成原因如下。第一,建立联系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发音,没有找靠谱的参考录音核实。第二,建立联系时有参考录音,但没给自己录音,因而没发现自己的发音和参考录音有出入。第三,建立联系后没有巩固到自动化。时间一长,忘了正确的发音,又回到了不准确或错误的发音。
如何发现形式和声音的联系错了?一方面,朗读教材内容并录音,然后比较自己的录音和参考录音。比较时要用心听,如果自己发音错了,多半能听出来;否则,心不在焉,再明显的错误也听不出来。另一方面,大胆用外语交流,从交流对方的反馈中得知。
注意:形式和声音联系错的第一个原因也会导致进的方向联系错,即听不懂。可以通过听写发现问题。
如何校正错误的形式和声音的联系?首先,找教材或靠谱的词典听正确的发音。然后,边听参考录音边练习,给自己录音,比较自己的录音和参考录音,两者要差不多。最后,反复练习,巩固正确的发音至自动化。先就某个形式单独练习,然后练习包含这个形式的句子或小段落。记住,一定要巩固到自动化程度,否则,又会旧病复发。
2.2 形式和意义
形式和意义的联系错多是因为借助母语学外语。请参看《要想学好外语,须尽量撇开母语中介》。
如何发现形式和意义的联系错了?一方面,自己发现。听、读简单易懂的材料,比如,比当前学习阶段低的教材或相当水平的其它材料。因为材料理解起来没什么难度,我们就有能力注意到某形式在材料中的意义和我们大脑中的有出入。另一方面,依靠他人反馈发现。这需要我们多说多写,寻求他人的反馈。标记有问题的形式。
对发现有问题的形式进行核实,纠正错误联系。核实就是找到教材中首次学习该形式的地方,研究其出现环境,或者查词典看该形式的外语解释和例句,看看自己建立的联系是否真的错了或不准确。若是,建立正确的联系然后巩固至自动化。
3. 联系弱
联系弱三个联系(形式和声音,形式和意义,形式和场合(蕴含的文化内涵))都可能出现。原因是建立的正确联系没巩固至自动化。如果不补,听、说、读、写的速度都会慢。还有,不断学,不断有新内容,会越学越困难。
怎样发现这个问题?作为基础的形式,如果听、说、读、写时不能像母语一样熟练,就存在联系弱问题。
如何补?找出教材,从当前学习单元往前看,逐个单元检验,看看自己能否像听、说、读、写母语一样轻松,做不到就继续往前看,一直到能做到那个单元止。然后从能做到的单元的下一个单元开始巩固联系至自动化程度。参看《外语学习第二步:巩固联系至自动化》。
小结:
● 无联系多是没建立形式和场合(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联系。从他人反馈中发现问题,找回教材针对性补。
● 联系错多出现在形式和声音、意义的联系。发现问题,然后针对性校正。
● 联系弱三个联系都可能出现。要补到作为基础的形式在听、说、读、写时像母语一样熟练。
(完)
如果想看作者前面的文章,可直接点击下面的链接或进入作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