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说鱼的记忆很短暂,国内有人说是7秒,国外有人说是3秒,其实不然,鱼的记忆相当长甚至可达到十余年。为啥这么说呢?有实例为证!
在我们村的南山脚下,有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天然湖,湖水依山环绕,有的地方水很深,常年水光潋滟,经常无风起浪,每年都有人驾小船打鱼,这种天赐福地在整个塞北都堪称“江南小水乡”,她承载了我们很多儿时美妙的记忆。但是有一处地方,所有人都不会去那撒网,约定俗成般把那里当成一处“圣地”。
那个地方叫七彩水帘洞,洞口掩映在古树巨石中,特别像书中说的桃花源入口,因为经常有七色的水帘落在水面而得名。据说洞里有一条很大的红色鲤鱼,这条大鱼是这座湖的主宰,只有少数几个幸运的渔民才见过它。它有很多令人称奇的故事,有人说如果哪年雨水不勤,大鱼就会把一些鱼虾推到十里外的捕捞区让渔民不至于空手而归;有人说它一次能把数里内的螺类蚌类吸到水帘洞里当作美食。自然而然地,它被当地人们奉为神鱼。
还真有些人不信邪惹过它:当时有几个半大小子做了几只鱼叉游到距七彩水帘洞附近1里左右,想要几个人合伙捉到这条神鱼。但游着游着,平静的湖水突然间掀起巨浪压将下来,一阵飓风夹杂着咆哮席卷而至,几杆鱼叉瞬间不见,所幸的是几个半大小子被巨浪推出很远,每个人还都抱着根圆滚滚的木头,几个小家伙当时都吓傻了……
弹指一挥间,十余年过去了,有些小伙伴仍不死心故地重游,结果是只要有当年参与的人,马上就会在靠近洞口数里内被掀得人仰船翻,还会漂出一只已经锈迹斑驳的鱼叉,以示警告,后来再也没人敢去触犯神威。
老人常说那大鱼是神物,没收鱼叉是告戒凡人,放木助人是怕小孩子真的被淹,灵物能有此念,善莫大焉!
长大后,经常想起庄周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不知为什么,我总把家乡那条仙鱼联想成鲲鹏,大概是也想沾点仙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