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帝内经》的《咳论》
【14.1】 师曰: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脏六腑感受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14.2】 肺咳,脉短而涩。假令浮而涩 ,知受风邪;紧短而涩,知受寒邪;数短而涩,知受热邪;急短而涩,知受燥邪;濡短而涩,知受湿邪。此肺咳之因也。其状则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14.3】 心咳,脉大而散。假令浮大而散,知受风邪;紧大而散,知受寒邪;数大而散,知受热邪;急大而散,知受燥邪;濡大而散,知受湿邪。此心咳之因也。其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则咽肿喉痹。
【14.4】 肝咳,脉弦而涩。假令浮弦而涩,知受风邪;弦紧而涩,知受寒邪;弦数而涩,知受热邪;弦急而涩,知受燥邪;弦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肝咳之因也。其状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14.5】 脾咳,脉濡而涩。假令浮濡而涩,知受风邪;沉濡而涩,知受寒邪;数濡而涩,知受热邪;急濡而涩,知受燥邪;迟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脾咳之因也。其状则右肋下痛,隐隐引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14.6】 肾咳,脉沉而濡。假令沉弦而濡,知受风邪;沉紧而濡,知受寒邪;沉数而濡,知受热邪;沉急而濡,知受燥邪;沉滞而濡,知受湿邪。此肾咳之因也。其状则肩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14.7】 肺咳不已,则流于大肠,脉与肺同,其状则咳而遗矢也。
【14.8】 心咳不已,则流于小肠,脉与心同,其状则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也。
【14.9】 肝咳不已,则流于胆,脉与肝同,其状则呕苦汁也。
【14.10】 脾咳不已,则流于胃,脉与脾同,其状则呕,呕甚则长虫出也。
【14.11】 肾咳不已,则流于膀胱,脉与肾同,其状则咳而遗溺也。
【14.12】 久咳不已,则移于三焦,脉随证易,其状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也。
《咳论》总结:从以上十二条条文可以看出,人的五脏六腑的病变,都有可能让人咳嗽,而且是“百脉朝肺”,因为肺是管着人体很大的一团气,任何一个脏腑有问题,这个气脉都可能会跟肺起感应。这十二条是五脏六腑有病就去治五脏六腑,不用管咳嗽。以下条文才是真正讨论咳嗽问题。
二、【14.13】咳而有饮者,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咳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咳病多端,治各异法。谨守其道,庶可万全。
1、如果你的咳嗽是有痰饮,有邪气塞住你的肺的,这是邪气很实。实证的咳嗽特征是:躺下来会特别咳得厉害,就坐着比较好一点。
2、虚症的咳嗽是:肺很虚而咳嗽的话,肺的气是不足的,所以说话多的时候会觉得很累,没有力气。
三、【14.14】咳家其脉弦者,此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1、十枣汤方: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2、煮法: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匙,羸人服半钱匙,平旦温服之,不下,明日更加半钱匙,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3、临床:肺积水已经积到这个人马上就要被自己肺里的水淹死了,或者是肝硬化的那种腹水。即肺积水、腹水用十枣汤可以一下子把这个水退掉。值得注意的是:这味药把水退掉以后,病人会狂拉不止而虚,要及时喝独参汤。
平时多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均衡的饮食以及充足的睡眠,让自己不生病。
4、如果肺积水腹积水不严重的话,可以用真武汤、黄芪煮糯米、红豆煮鲤鱼也可以退水。
四、【14.15】咳而气逆,喉中作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主之。
1、射干麻黄汤方: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大枣七枚。
2、煮法: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3、这个咳嗽的主要重点是在喉咙的气管,乃至于插进胸骨那一段的气管,就是气管支气管的这种咳嗽。咳的时候有呼噜呼噜的这种声音,代表里边有很多的水痰咳不出来。
五、【16.23】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主之。
1、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方: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苏叶二两。
2、煮法: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温四服,日三服,夜一服。苦痛者,去苏叶,加桔梗二两。
3、炙脔指烧肉。
4、这味药的基本成因和情绪有关,就是对周遭会有一些不满。咳嗽在食道的位置比较多一些,主要是感觉喉咙不清爽,一直“啃啃啃”的样子,好像有吞一块烤肉一样的感觉。
六、【14.16】 咳逆上气,时唾浊痰,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主之。
1、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
2、煮法:右一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服,夜一服。
3、这味药是治疗咳那些又脏又黏的痰。
七、【14.17】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1、厚朴麻黄汤方: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2、煮法: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3、凡是脉浮的咳嗽,都可以用这味药。
八、【14.18】 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1、泽漆汤方:半夏半升、紫参五两、泽漆三升、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
2、煮法:右六味,以东流水五斗,先煮泽漆,取一斗五升,纳诸药,煮取五升,温服五合,日夜服尽。
3、脉沉就是这个战场是在很里面,如肺结核。
4、如果脉是很沉很沉,按到骨头边才把到脉的跳动叫做附骨脉,附骨脉代表身体里面有阴实,阴实就是癌症。泽漆汤现在的研究是说,它比较有可能是古代的一个肺癌所使用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