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及笔记时间:2018年12月16日,约2小时50分钟;
阅读书本:《正念的奇迹》;作者:一行禅师(译:丘丽君);2012年7月第1版;中央编译出版社;P1-176页;
阅读目标:什么是正念?正念会产生怎样的奇迹?我应该如何将正念运用到生活中去?
阅读方法:影像阅读、快速阅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1小时20,笔记1小时30分钟。
在展开《正念的奇迹》这篇笔记前,我想先回顾一下之前所阅读的《钻石途径系列之四:无可摧毁的纯真》一书中的内容,作者阿玛斯说:通过“探索”与“觉知”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出纯真的本体生活,而“本体”(即实相)就是存在本身,就是“当下”!万事万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在此刻(当下)被创造出来,穿透心念,看见当下,安住在变动中。
这本《正念的奇迹》所讲的,便是通过“正念”来“觉知”,一行禅师以一己之力推广正念禅修,帮助越战受到巨大心理创伤的越南人民。
在经历了1000多天持续的冥想后,我发现所有的心理问题、情绪均来自内心,只要调整好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行为,可以度过一切的坎,甚至很多的问题也均能迎刃而解。
“正念”的概念与修习的时间地点
“正念”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觉知,不仅是在禅修时修习“正念”,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修习“正念”。(我认为“正念”其实就是随时随地、客观觉知!不评判。任何时候专注于当下,享受当下每一件事)
我们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进行专门的禅修,比如冥想、坐禅、静坐等形式。但一行禅师认为还远远不够,要学会在行、住、坐、卧以及工作时,甚至在洗手、洗碗、拖地、喝茶、和朋友聊天时,都练习禅修(也就是说,要随时随地练习“正念”)。
工作中的正念,就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
觉知呼吸
最最简单、最最基础的“正念”方法:觉知呼吸。因为,呼吸是连接身体和心灵的桥梁(中国《黄帝内经》中持同样的观点),能协调身与心,使身心得以合一。呼吸与身心状况是相响应的,它能统合身心,既能启发身与心两者,又能带来安宁与平和。
不论何时,只要我们发现自己心神散乱,或是用尽方法也难以自我控制时,就可以运用觉知呼吸的方法来正念。轻轻深吸一口气,觉知到你正在深呼吸这一事实,现在,呼出肺里所有的气,整个呼气过程中保持觉知。
最初的练习方法
(1)试着延长呼气的长度
(2)清空肺部里的气
(3)吸气一般要比呼气“短”些
(4)大约一个月后,呼气与吸气的长度就会差不多了
(5)如果练习了10-20次呼吸感觉有点疲劳了,就恢复到平常的呼吸状态。
熟练以后的呼吸运用
方法一:
吸气,让整个呼吸平静下来;
呼气,让整个呼吸平静下来。
持续10-20分钟。
方法二:
吸气1,呼气1;吸气2,呼气2;…数到10,再回来从1到10,中间如果数错了,就从头重新开始。(有觉知的呼吸本身就是正念)
觉知觉受与信念
若要掌握自心,就必须练习觉照内心,通过识别(觉知)心中浮现的每一处觉受与念头。
比如,当悲伤浮现,你要立即意识到它的存在:一种悲伤的感觉刚刚在心中浮现。如果这悲伤的感觉持续,就继续辨别:这悲伤的感觉仍在我心里。
比如:已经很晚了,可是邻居还在制造噪音。当有这个念头时,要识别出来自己的念头。(要点:当念头升起时,保持时刻地客观觉知,不评判、不评论)
日常生活中修习“正念” 的举例
当你行走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如果你修习“正念”,你就能真正体验这条小路,方法是心里想着“我正走在这条通往乡间的小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安住在这样的正念中,就会觉得每一上都是无上的奇迹,欢喜将如花儿般绽放在心间,使我们就此步入实相的世界。但要注意:不要机械式地重复。因为“机械式的思维”是“正念”的对立面。
如果洗碗时,“正念”便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当下,专注于洗碗。但要注意: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在你洗碗时,洗碗应当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当你喝茶时,喝茶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要点:不疾不徐、全心全意,轻松从容地做,安住在正念中,享受它,与它合一)。
小结
以托尔斯泰的故事中隐士告诉皇帝的话,作本篇笔记的小结:记住,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当下)。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还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旁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