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生相处是件麻烦的事。作为一个不太善于交际、朋友不多的女生,我一直都这么觉得。
男生可以一起打篮球,作为彼此的队友而彼此鼓励,然后大汗淋漓去买冰冰凉凉的可乐;也可以一起逃课,意气风发地骑着单车,或是旁若无人地打着游戏;甚至一起和邻班的男同学打架,然后被教导主任批评,在班级门口一起罚站也都是让我羡慕的。
女孩子之间的相处和男生是不一样的。女孩子比较敏感,也更喜欢比较。女孩间的友谊就像是一个美丽的瓷花瓶,有时候无意间说一句什么话都有可能让这个花瓶出现不可逆转的裂痕。
Y小姐是个例外。
和Y小姐认识的时候,我只有16岁,那时候我们都在念高中。不知道现在的00后是否还是一样,我们那时候的高中生,男生都喜欢跟关系好的哥们说:“儿子,去帮爸爸买个饭。” 或者 “儿子,作业借爸爸抄一下。” 女生都喜欢下课之后手拉手一起去洗手间,路过隔壁班,偷偷谈论彼此喜欢的男生。但我不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手拉手去上厕所,我不算性格孤僻,但是我习惯独来独往,到现在我反思了一下,根本原因可能是我没有关系好到需要手拉手一起上厕所同伴,也没有喜欢的男生可以谈论。
Y小姐是我认识的女生里面最符合白富美标准的。虽然不是家里有亿万豪宅,但是Y小姐家庭条件确实比我好不少;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貌若惊鸿的美,但是干净的脸和无邪的笑容不由得让人喜欢;而在白这一点上,就没什么“虽然” ,她是真的皮肤很白,我觉得长得白的女生真的让人觉得天生高贵了一点。
我不太爱热闹,属于一直活在小圈子里的人。我不会跟谁都显得很熟络,我只在自己认可的小范围内肆无忌惮,只对一小部分彼此喜欢的人好,对于旁人我一直很礼貌的当一个旁观者。我想这是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眼中,我很高冷,很不好接近的原因。其实我只是觉得好朋友贵在质量,我没有那么多精力花在完全志趣不同的人身上。Y小姐则完全不同,她是普遍认为的外向型性格的女生,可以跟周围每个人都很熟,也会主动认识新朋友,那种阳光乐观的类型,让人不由得很喜欢。
高一期末考试的时候,她坐在我后面,虽然不是同一班的同学,她还是主动跟我打了招呼,问我复习的怎么样。
高二文理分科,我们分到同一个班级,因为之前算是认识,彼此自然与旁人相比更加熟悉。我们成绩都还不错,经常一起讨论数学题。她很喜欢喝奶茶,也会经常帮我一起带一杯,我们都喜欢吃麻辣烫,那时候的麻辣烫还是三五块钱一份,不像现在都变成串串的,吃一碗至少十几二十块,我们常常放学之后去我初中学校后面一条小巷子里吃麻辣烫,再加一些炸串,她每次点很多,但是都没有吃完。
快要升到高三的时候,我突然身体不好,免疫力很低,那段时间经常去医院检查、住院,错过了很多重要的考试,医生也不同意回学校高强度的上课,所以办了休学手续,准备在家修养一年。我在学校里真正的好朋友不多,平时又不喜欢热闹,所以那一年也并不觉得孤单。除了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需要经常跑医院,逐渐恢复了以后就在家看看书,看看电影,反倒是觉得满自在。
Y小姐那段时间里算是经常会去我家看我的唯一的同学。我记得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有天学校放半天假,她下课去买了麻辣烫和肯德基,带到我家去看我,坐在我家自己旁若无人地吃了麻辣烫,然后坐了一会就急急忙忙走了。好像就是那一次,她带了粉色的一只毛绒猪送我,她说现在不能一起上学了,让它多陪陪你吧,现在那只猪还在家里的床上。
第二年我回学校上课,只能跟着高二的班级,Y小姐却已经快高考了,我偶尔走到高三的楼层,看到他们桌子上都堆满了练习册和卷子,感觉每个人都陷入了忙碌中,但是Y小姐依然跟我一起吃麻辣烫。
因为之前那段时间身体不好,所以虽然升到了高三,我也没怎么熬夜学习,每天十一点左右肯定就睡了,反正就是心态变得很平和,觉得只要平时提高效率,根本不用特别拼命。Y小姐那时候已经上了大学,算是正常发挥,考上了哈工大。大学那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应该是Y小姐喜欢的状态,我想她一定会热衷于参加那些社团活动,忙着交朋友,不可开交,但是她还偶尔跟我一起吃饭。前些天我们还聊到有一次她请我吃火锅的经历。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周日,她晚上来找我,说知道一个特别好吃的火锅,一起去尝尝。火锅有点辣,我们点了一扎西瓜汁,最后结账的时候花了很多,我们俩都有点诧异,结果一看账单,光是那一扎西瓜汁就78块钱,在当时真的挺贵的。完了我们俩打车回家,她坚持要睡我家,我家面积挺小的,没有多余的床,我们俩挤在一张一米左右宽单人床上,她差点没把我挤死。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上学去,回家了我妈告诉我她睡到九点多才起来,不用说肯定早上第一节课逃课了。
我高考完之后,有次我们一起出来喝咖啡,她让我带着报考用的那些材料,一起分析报什么学校。我们坐在咖啡店门外的秋千上,谈论对未来的计划,虽然我没有考到香港大学,她没有考到厦门大学,但是我们都相信以后一定可以去的。那天下午阳光很好,我没有经历那种高考完之后的狂欢,就静静地跟她聊着天,我知道以后这样的机会不多了,我即将要去远方。
上大学的前两年,我们一直没怎么联系。其实身处异地的两个人想要维持一段感情都是不容易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大家都有各自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伙伴。我挺怕这样的疏远,因为真正可以谈心的朋友不多。
我大三快结束的时候,我放弃了保研准备申请澳门的研究生,就是那段时间我又和Y小姐频繁地联系了起来。Y小姐那时候已经申请到了香港的研究生,我们一起畅想日后我去了澳门,大家周末还可以一起逛街,一起去迪士尼。她一直鼓励我,相信我,只是后来因为申请等待的时间过长,也拿到了不错的工作offer,每周小聚的愿望就这样泡汤了。
大四已经没有课了,大家都忙着考研、考公务员、去各地面试。我在上海找了实习,Y小姐说来看我。我发现只要是真正的好朋友,不管隔了多久没见,再见面的时候依然不会觉得生疏。每次见面,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做,无外乎吃吃喝喝,压马路,好像都是些没意义的事情,晚上都会买个肯德基的鸡翅桶,聊天到很晚。就是那一次开始,我说我特别喜欢吃脆骨,她说她特别喜欢听我嚼脆骨的声音,真的特别脆。
第二年五月末,毕业论文结束,我决定去毕业旅行,计划了广州——桂林——长沙——成都——重庆——西安的线路。Y小姐说她可以陪我走前面一段路。我订了特价机票,夜里两点才到广州,我想着也许飞机再晚点一会,我在机场找个麦当劳坐一会,那晚就不用住了。Y小姐之前就反复跟我说,年纪大了,别总这么熬。然后那天我的飞机提前了大半个小时就到了。。。飞机还没停稳,我就收到了Y小姐的信息,她说酒店已经订好了,她等我过来。我下了大巴,又打了车,到了酒店门口,看见她在门口,她看起来一点不困,拉着我在旁边全家买了关东煮,我们上去酒店吃完了,又拉着我聊了会天,临睡的时候看了一眼表,已经四点多了。
毕业之后因为迪士尼还没完工,我没有直接去那边工作,先是在上海找了类似会展的策划工作,那期间也收到了另外一家度假管理集团的offer,内心有些纠结不知如何选择。趁着十一假期,我买了机票去香港,一方面因为一直想去香港读书,想要去激励一下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和Y小姐聊聊天。下飞机的那天晚上,和Y小姐吃火锅,然后又做了很久的小巴才到她住的地方,临睡的时候看了下时间,又是凌晨四点,不同的是,她跟说我第二天早上她要上课,七点多要从家出发,我也要跟她一起出门。没办法,谁让我总感觉欠她的呢。刚到上海那个月,Y小姐为了来看我,从香港飞过来,只陪我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匆匆忙忙赶去机场。那一晚住的布丁酒店,单人房的床有点窄,让我们都想到了我还念高中那次她在我家住的情景。
那次在香港的经历蛮特别的,也正是因为那次经历,我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回到上海毅然决然的辞职,Y小姐说她并不意外我的决定。
之后的一年,我离开上海,去了桂林的度假村工作。我跟Y小姐说,桂林坐动车去广州才三个小时不到,之后倒是可以时常见面,你也可以来桂林找我玩,我等你来跟我一起坐竹筏。但是实际上工作很忙很累,一周只休息一天,节假日是旅游旺季,也从不放假。到了去年六一,Y小姐终于现身了。我们终于坐了竹筏,她的心思却全都在等快递上。我问她到底买的什么,她一直没说,最后一天快递寄到了酒店前台,她兴冲冲地拆开,里面是一块手表。以前我跟她一起在广州玩的时候,买过一块中央美院设计的逆时针旋转的手表,后来不知怎么坏掉了,因为设计比较特别很多地方都修不好。原来她想送我一块一样的手表当是那一年的生日礼物。
辗转了不少地方,今年又回到上海。前两天我生日,Y小姐又一次奔向我。有天晚上我叫上男朋友,我们一起吃火锅。吃完之后第二天男朋友就说肚子疼让我们自己玩,他不参与了。等到Y小姐走了之后,我问吴先生,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玩,他说我们那种不用说话,光是眼神交流的相处方式,他融入不进去,(但是肚子疼是真的)。他边说边模仿我们聊天时的样子,我才意识到,原来真是这样。这世界上总有一些是仅属于这两个人之间的经历,其他即使最亲近的人都融入不进去。
眨眼间我和Y小姐认识快十年了。她说一辈子没几个十年,活到八十才八个,能认识十年而且依然保持亲密的人就更少了。我说我没打算活那么久,所以你就显得更珍贵了。以前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总是可以谈论周围的老师同学,谈论对未来的设想,现在我们一直没有生活在同样的环境里,但是我们的话题并没有减少,谈论着彼此的工作、学习、感情生活,给对方建议。我们一年里实际相处的日子不过三五天,但是只要一碰面,必定可以聊天到凌晨四点。
Y小姐是个对吃要求很高的人,但是我们都一直认为只有在最好的朋友面前才能吃得尽兴。她说下个月会来上海找工作,让我不用去机场接她,直接在皮皮虾门口排队等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