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故乡,山是永恒的话题,大多村庄以山命名。是山滋润了黄土地,滋养了高原上的草木和动物,同时养育了高原上朴实而勤劳的父老乡亲、耕读少年。
到了端午节时,大地裹上绿色的外衣,再镶插上野花,尤其一种花被叫做狗娃花,花呈球状,红中带白,点亮了山坡的静寂。
在端午节前,山坡上的小麦在风的吹佛下变成了艺术家,演奏着麦浪曲,同时也正在进行小麦的受粉,那种美让人无法言语,有喜悦也有期盼,现于脸喜于形美于心;而河谷间的小麦已经变成金黄色,成熟了,飘着麦香,等待着人们的收割。这时,淳朴的人们的心情和行动就像要出征,但不会有悲壮,全是喜悦,尽管前面的劳动异常艰辛。
故乡所在村庄在山的南面,当端午节来临时,小麦会相继成熟,等待收割。端午节当天,天刚亮,大人们会把提前准备好的花线做成手链,绑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脚腕上,起源于何时不得解,总之小孩们都非常开心。有时也会做香包,有娱乐的成分,也有急于表现手工活的感觉。
而端午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家中大人要去山神庙烧香和挂经幡,还会放大炮。大概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一年,父亲不在家,谁去山神庙挂经幡成了难题,我太小不敢去,最后二姐没有办法在我妈的安排下去的,估计二姐也不敢去,怕,具体怕什么,应该就是寺庙的神秘感和威严感。
当然端午节这天很少会是周末,那时端午节也不是假日,学生还得上学,老师还得上课教书。在上学路上,我们会把青色快成熟的小麦拔了麦穗,搓掉皮,然后吹走皮,然后吃,当然是不能被大人们发现的。基本不会烤了吃,但烤了吃,味道会更加好。
给孩子们绑花线,去庙里烧香和挂经幡,是故乡端午节的不变的形式,一直保持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