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慕尼黑旅游,自北向南,一般都会经过莺歌城——这个名字是我给它起的,德语原名叫Ingolstadt,是一个多瑙河畔的小城。莺歌城名不见经传,在中国更是鲜为人知。汽车,是德国最享誉全球的工业制造。提起奔驰,就让人想起斯图加特;提起BMW,人们也知道她在慕尼黑;说起大众汽车,狼堡是自然的联想。但是如果问奥迪的总部在哪里?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奥迪的总部就在莺歌城。莺歌城里有一个汽车的博物馆,收藏很多奥迪和非奥迪品牌的老爷车、摩托车,甚至还有自行车。讲述着奥迪和汽车的发展历史。
当然,莺歌城最值得记住的历史是:1516年4月23日,巴伐利亚大公威廉四世在莺歌城宣布:“我们尤其要强调的是,今后我们的城市,市场以及乡村,只能使用大麦,啤酒花和水酿造啤酒,绝不可以有其他成分。”这就是我们在上一篇中提到的巴伐利亚《纯净啤酒法》的原文。2016年是这个法律诞生500年的周年纪念,为此,4月22日,莺歌城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就连总理默克尔都到场一喝。足见德国人对这个《纯净啤酒法》的重视和自豪。
我们一行自驾游的朋友,都好吃爱喝,在商讨这次旅行计划时,就已经确定了一个重要的旅行目标:吃肘子喝啤酒!到德国的第一天,在柏林,我们小酌了柏林白啤;第二天在班贝格,我们又品味了独特味道的烟熏啤酒;今天,前面就是慕尼黑,又恰逢慕尼黑的“十月节(Oktoberfest)”——一个狂饮啤酒的日子,喝啤酒是必须的节目。所以,到达慕尼黑后,我们在酒店住下以后,没有开车,而是乘地铁径直来到了特雷泽草地(Theresienwiese)——慕尼黑十月节的固定场所。
慕尼黑啤酒节,取名为“十月节”,节日的举办时间,现在都是从9月20日前后的那个周末开始,持续到十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结束的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可见,整个十月节的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9月份里。所以,咱们中国人用了一个更直观的名称来替代它——“慕尼黑啤酒节”。
但慕尼黑的“十月节”,在最初举办的时候是不喝啤酒的。早在1810年10月12日,当时的巴伐利亚王储与萨克森公主喜结良缘,在慕尼黑举办浩大的庆祝活动。为了助兴,巴伐利亚国王让他的骑兵卫队在慕尼黑西南的一个大草坪上举行赛马活动和射击比赛。参赛的官兵很应景,请求国王用新娘特蕾泽的名字来命名这个草坪,于是从那时起这块草坪就被称为Theresienwiese,“特蕾泽”草地。庆典活动搞得不仅热闹,而且国王还连续两天向大家免费供应餐食和饮料。这让穷人们津津乐道,到了第二年,老百姓们还想白吃白喝两天,就提议再搞一次全民性的活动。到了1819年,慕尼黑市政府接管了这一节日,十月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传统节日被延续下来了。这就是慕尼黑十月节的起源。
最初的慕尼黑十月节,是市民游乐的日子,一些商业化的马戏团和游乐场进入节日现场助兴赚钱,但喝啤酒仅限于少量的酒吧。直到1880年,慕尼黑市政府才第一次允许在十月节上销售啤酒。有了商业利益的趋势,啤酒商们在草地上临时搭建了大的啤酒帐篷(德国人称之为“Bierzelt”)供酒客们畅饮。100多年来,啤酒帐篷越建越大,节日的时间也越办越长。现在的大啤酒帐篷已经有两三层楼高,一个啤酒帐篷就能同时容纳三五千人狂欢。整个节日的时间也搞成了2个多星期。为了助兴,啤酒商们还请来乐队,在帐篷里为酒客演奏助兴。于是,喝啤酒,已然成为十月节的主角,而娱乐和马戏则沦为配角。以至于我们已经把慕尼黑十月节直接改称为“慕尼黑啤酒节”了。
从时间上来算,起源于1810年的慕尼黑十月节,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但2015年的十月节却被定义第182届。这是因为由于战争和瘟疫的影响,200多年来十月节曾数度中断,其中包括1813拿破仑入侵,1854年的霍乱,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1873年的霍乱,以及进入20世纪后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等。一个庙会,经过了两百多年,哪年办了,哪年没办,主办人都一一记录在案,德国人认真,把档案管理演绎到了极致。这也难怪慕尼黑啤酒节越办越兴旺,不仅已经成为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也成为全德国乃至欧洲的盛大节日,甚至办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从一个马戏魔术的游乐庙会,演变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啤酒节,这当然有赖于德国人对啤酒的钟爱。从德国人为了制作啤酒的原料就可以制定一部《纯净啤酒法》这一点上来看,你就可以知道德国人对啤酒的要求之苛刻。除了对酿造时选材的要求以外,德国人对啤酒的新鲜程度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一位德国朋友曾经跟我说,德国人是要在能看到啤酒厂烟囱的地方喝啤酒的。我想这与过去的啤酒保鲜技术和容器的密封性都很差,再加上交通不甚发达等缘由,啤酒不宜储存和长途运输有很大关系。久而久之,德国人大多喜欢喝本地生产的啤酒,习惯了本地啤酒的口味。这也就造就了德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家啤酒厂的境况。在啤酒制造业中,德国也就不可能产生像中国这样出现青啤,燕京和华润三足鼎立的大哥大,更不可能出现喜力、百威这样的世界级的啤酒品牌。
作为世界啤酒之都的慕尼黑,虽然只有不到150万人,却有着Augustiner(奥古斯丁)、Hacker—Pschorr(哈克-普朔尔)、Löwen(狮子)、spaten(司博腾)Paulaner(宝来纳)和皇家啤酒坊(Hofbräuhaus)等多家知名品牌的啤酒厂商。这其中,大概只有宝来纳和皇家啤酒坊这两个品牌,对国人来说还熟知,其他的几个品牌,即使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慕尼黑啤酒节的创始者Löwen(狮子),中国人多不甚了解。毕竟,他们的产量很小,也鲜有广告,只是口口相传地吸引酒客去他们的啤酒馆喝酒。正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十月节规定只能销售慕尼黑本地的啤酒,所以,他们就成了慕尼黑啤酒节上主角,在盛装游行的马车队和啤酒帐篷的规模和设计上,几家啤酒商互相争奇斗艳,吸引着酒客。
一到慕尼黑啤酒节上,我们立刻感觉到了自己是“老外”了。这不仅仅是因为肤色和模样的缘故。因为即使仅仅是来喝酒,本地人也都穿着巴伐利亚的古典盛装。男士的叫Lederhose:上装穿一件白色的或者花格子的衬衣,外面是一条背带半短裤,脚上穿长筒袜。讲究一点的,那背带半短裤是用真皮缝制的,上面还可能有花纹刺绣。而腰间的背带扣上还要挂一个啤酒杯,裤腿的侧面有一个小袋子,可以塞进一把短刀。虽然现在啤酒节上供应的啤酒都有酒杯,肘子也会配有刀叉,但古典的行头是不能变的,只是裤腿旁的小袋子里不会再放短刀。我一直很喜欢Paulaner(宝来纳)这个牌子的小麦啤酒,所以,到了特雷泽草地,我们几个围着几个大帐篷转了一圈后,就钻进了Paulaner的啤酒帐篷。说是“啤酒帐篷”,但已远不是过去概念中的蒙古包式的帐篷了,从正面外观上看上去,啤酒帐篷就像是一栋辉煌的大剧场,进去一看,方知是用木材搭起的塑料棚顶的吃喝大厅,厅巨大,一眼望不到底的,里面排满了一条一条的桌子和凳子,坐满了人。两边还有二层,但也非雅座,也是长条的木板桌凳。一条长桌配两条长凳,至少可坐8-10人。端啤酒的服务员,卖德国麻花(Brezel)的帅哥美女以及卖节日T恤的小贩,穿梭在一排排的酒客之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酒商还嫌不够吸引人,又在大厅的中间搭起了乐台,请来了乐手在上面吹奏乐曲为酒客们助兴。于是,啤酒节上的啤酒帐篷已经不再被称为“Bierzelt”了,而称其为“Festhalle”——音乐厅。不过,在喝啤酒的鼎沸人声中,再好的音乐也只是响声了。
对于初到慕尼黑的游客来说,啤酒节上最惹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喝啤酒用的啤酒杯了。在这里,不论是黑啤、白啤,还是普通清啤,都是使用1升装的大号啤酒杯。这种用玻璃制作的啤酒杯,高约20厘米,直径约10厘米,杯壁较厚,大约有3-4个毫米,带有一个大把手,便于酒客们稳稳地端起酒杯。德国人,或者说巴伐利亚人,给这种啤酒杯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Maßkrug”。在德语中,Maß一词是衡量、衡器的意思。1升,是一个衡量单位;1升啤酒,大概也是啤酒客衡量酒量的一个单位。更有意思的是,明明是一个大的玻璃杯,却没有使用Glas,而是用了Krug!“Krug”这个词更准确的含义是:盆,罐,坛子,总之是一个比杯子要大的概念。显然,慕尼黑人也认为这么大的啤酒杯,已经不能再称为Glas了,而应该称为啤酒盆,啤酒罐了!总之,无论你的酒量如何,到了慕尼黑啤酒节,来Eine Maß的啤酒是最起码的!
一个空杯子就得有1公斤重,再加上1升啤酒,一杯酒就是2公斤重。两只手要端十杯啤酒得话,就是20公斤重!即使是男人,也不是都可以做到的。我们都试过,无论如何端不起来。但更让游人称奇的是,在慕尼黑啤酒节上,给酒客们端啤酒的,清一色儿的都是身着巴伐利亚节日盛装的美女或资深美女。她们把一只手及小臂穿过一串酒杯的把手,另一只手臂在杯子的底部和外延做保护支撑,捧着十大杯啤酒,一路小跑地给酒客们上酒。有美女给你上酒,你不再来1MaßBier?
(艺游味境-小树林博主原创图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