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牛人写文章或分享的时候,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想要持续成长,就要学会主动跳出你的舒适区。” 坦白说,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的误导性其实比积极意义更大,以至于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被带到坑里去了。
这两年,我不断听到“跳出自我舒适区”这个概念,从500强的大公司到创业的小作坊,一度,这个概念特别流行,感觉一个好公司,一屋子都应该是僵尸才对,因为大家都跳着走。
我必须承认,在特定语境和一定程度上,“跳出舒适区”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概念。人性总是不自觉地滑向某一种舒适,而这种舒适很容易呈现出一种苟且的状态:即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漩涡里打转,连挣扎的想法都没有一丝。这种“舒适”的确是危险的,是需要勇敢地跳出来的,是需要警醒和刺痛的。
但是显然,今天很多人口中的“跳出舒适区”已经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又令人无限憧憬的“远方”了。
很多人扛着“跳出舒适区”的大檮,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从一间公司跳到另一间公司,从一个阵地流窜到另一片焦土,脚下是数不清的前辈的尸体,身后是一条名叫“要成功”的恶犬呼啸的追赶,前路一片迷茫,自己身心俱疲,精疲力竭之时,望向那杆“跳出舒适区”的大旗,心里竟又一次响起了“你做的很对”的声音。
不知不觉间,你就滑向了另一种比苟且更危险的境地:自我麻痹。
02
时代要求速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发财也是一样。
我能够理解,有人说要出名要趁早,要发财要趁早,年轻的人有很强烈的欲望,满脑子想的都是大把的票子,大波的姑娘和12缸的汽车,还有北上广的高档别墅。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少年的梦,也是少年的痛——毕竟,没有几个幸运儿,可以含着金汤匙出生,年少轻狂时就能靠自身才华或能力平步青云者更是寥寥。
人心里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在这公司、单位里辛辛苦苦地干,一年却赚不了几十万,这还有天理吗?这是老板是傻逼,老板发现不了年轻的你是天材,要么是这一行不对自己胃口,然后突然间看到舆论正在鼓吹,要勇敢地“跳出舒适区”,自己一拍大腿,哎呀!妈呀!这不就是在渡化我呢嘛!跳,我马上就跳出去!谁还在这破地方,谁他妈傻逼啊!
对,不跳出去是和我自己过不去,要不我也成傻逼了。
但是,大部分宣扬“人要勇于跳出舒适区”的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前提:
学无止境,这句话适合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职业,任何一个人。
现在人要焦躁太容易了,“别人如何如何”,一个“别人”立刻就可以让你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失去了人生的重心。其实我也无法免俗,只是在无数次焦躁后你会发现,即使有再多的参考,人生永远只有参考手册,没有真理手册。
人生是要往前走,但是等待,耐心,平心静气,做好眼前也许完全没用的事,挑战一个也许完全没用的考试,学习一门也许完全没用的技能,这些都是塑造你人格,保持你内心平静的关键。
03
牛顿他老人家是人类科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可能很多物理不好的童鞋挺恨他的……)他一辈子醉心科学研究和炼金术,才有这些伟大的成就。
看他老人家没有说要逃离舒适区,而是一辈子在科学研究领域里不断专研,他老人家没有觉得不舒适,反而很享受。
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业,都会发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任何一个行业的精英,即便已经通过个人努力获得了财富层面的自由,他也不可能狂妄到宣称自己倒了独孤求败的境地,他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步,自己在某些领域仍需要学习。
实际上,你会发现,你越是精通什么,你越是在某一方面特别牛逼,你就会在这方面感到越“自卑”。
越是知道的知识越多,越是觉得自己像一个傻子,也越是觉得“自卑”,正是这极度谦虚和自卑的心成就了自己,而这种谦虚,正源自自卑——对未知和自己现有能力的自卑。
通俗的说:就是自己懂得越多,才知道自己懂得实在太少。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独孤求败,因为学无止境。
越是厉害的人越是谦虚,正所谓“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
而这是一种高手的心态,很自然地就符合“跳出舒适区”的概念了,哪些业务不精的人就开始鼓吹“跳出舒适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一些人的神经。
但是不要忘记了,做一个高手不断精进和像只跳蚤一样跳来跳去,从来不是一回事儿。
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英雄的能力,却过于沉迷于英雄的故事,照着别人的光环给自己的脑袋上安了一圈灯泡,插上电源才发现,卧槽这灯真烫脸啊,不行得赶紧洗把脸,然后呢?然后就被电死了啊!
在这里我想到97版天龙八部的一个片段。鸠摩智带着少林的指法秘籍去大理天龙寺,要交换六脉神剑剑谱。天龙寺众僧在鸠摩智一轮装逼下,心动了。
枯荣大师问他们,看家本领一阳指练到几品修为?
最好的一个只到第三品。
立即有人明白枯荣大师的用意:尼玛的看家本事都没练到家,竟特么有脸为人家的武功心动?
04
这个浮躁时代里,到处都是心存爆发富愿景的年轻人,一年不赚一百万,怎么好意思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但是,你们这些成功人士,你们都是过来人了,你们都懂得成功的秘诀,拜托你们就积点德,就别动不动劝人家要勇敢地“跳出舒适区”了吧!
舒适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会的东西觉的舒适,不会的就觉的困难,可是渐渐学会以后就有觉的很舒适吗,难道是事情本身有变化了吗?其实不过是自己发生了改变,既然是相对的概念,又何必就纠结到底是舒服还是难受呢?尽快做自己想做的才是关键。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对于年轻人而言,尤其是对于心态很浮躁的年轻人而言,“尽力做好你手头上的事儿”。
在很多“跳出舒适区”的故事里,人们往往都会意错了。他们之所以焦虑而慌张地跳出去,并非是遇到更好的自己,也并非是锤炼更坚强的心性。
实际上,他们之所以要跳出去,打着“跳出舒适区”的旗号跳出去,实际上是在当前的道路上无法突破,他们遇到了功夫瓶颈,难以打通关键部位,或者遇到了更大的诱惑,如此而已。
很多时候所谓的“跳出舒适区”的人其实内心里或多或少都明白,自己远远没有在这个行业,在这个职业上修炼到顶级,别说顶级了,他们自己都清楚,自己的那两把刷子,充其量算是个入门的学徒罢了,那么在此种情况跳出去的恰恰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麻痹而已。
确实外面的世界的诱惑实在太大,总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觉得那个比我傻的人都能够轻轻松松赚大钱,我肯定没问题。或者是觉得眼前的事实在太苦,别人的都是轻松的事,自己的本行是一件傻逼做的事。
又或是觉得自己还在长江的入海口,却一门心思要徒步到达三江源,想一想都觉得绝望,索性不如换一条路走吧。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可是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有很多条路,但是没有哪一条路是好走的。
人生苦短,我们就别天天思考如何折磨自己了。今天这个逃离,明天那个跳出,最后都是三分钟热度,有何意义?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自己做的事情中找到喜欢,在持续进步中找到快感,你还会觉得自己在坚持?
先努力做好你本行的工作吧!别打着发光的格言像跳蚤一样跳来跳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