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四岁半的时候,我们已经玩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小机器人游戏。最开始只是为了学习左右方向,假装他是个小机器人,我来发号指令:向前走几步、左转、踩到红格子上……等等。
有时候我会故意让他撞到障碍物,或者是原地绕圈。他咯咯地笑说,错了!错了!这样根本走不出去,应该怎么怎么……
于是我想,可以带他玩玩编程游戏了。
挑来挑去,我们决定还是从kodable开始。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给它取了个中文名字,叫“小球滚路”。
说实话,我觉得kodable的画面真是不怎么好看,甚至有点简单粗暴的感觉。关卡分三大块,Smeeborg是图形指令走迷宫、Asteroidia是字符串、Bug World应该是调试漏洞。很可惜,后面两大关中免费的关卡太少了,而且小朋友还没开始学英文单词,所以我们没能找到乐趣。但是走迷宫那部分设计得确实不错,就算是4-5岁的小朋友也很容易上手。
上下左右的箭头作为基本指令,简单明了。迷宫的难度也很适合低龄儿童。
“当遇到某色的方块时……”作为条件,也很通俗易懂。
但所遇到的条件都是一次性的。每次遇到红色,都可以根据当时不同的情况下达不同的指令。这个大人看了会皱一下眉,但是小孩子很能接受。说明小朋友的思维还是线性的。一直到这关,少年都做得非常顺手,兴致勃勃、洋洋得意,真以为自己是解题小能手。
循环也超级好理解。不过少年从这关开始,就不再像前面那么顺利。他能理解循环的意图,但是应用得并不流畅。我觉得他可能还是不太适应这个思维变化的过程。我们鼓励他多尝试,看看错在哪里了,应该怎样做。
像这样的关卡,基本上给一些提示和鼓励,试个两三次也可以自己完成。所幸关卡难度适中、递进合理,少年战得十分投入,我乐得清闲。25个小关卡,大人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分钟,小朋友则战斗了两三天。
后来我观察到,有些关卡他虽然解对了,但是还会返回头来再次尝试,直到自己做得熟练。我挺高兴他这样认真,但是细想也许只是关卡不够多吧。
kodable没有步数的概念,只能被动转向,平面地图也没有空间想象障碍。这些问题在后来的某一天,被少年问了出来。他还说:“小球每次都要走到路的尽头,撞了墙才会拐弯,它不疼吗?”我答道:“它身上的毛大概能保护它吧。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会告诉它向前走几步,拐弯,遇到小虫子跳过去……”少年说。我点点头,看来可以玩Lightbot了。
PS.
其实除了kodable,我们还尝试过其它画面更美,交互体验更好的少儿编程游戏,但是都被少年弃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原因如下:
1.“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并不是孩子的首选。少年虽然又自己的审美偏好,但是对“质感”其实包容度很大。这个从他小时候选绘本就有体现过。画风好看虽然会吸引人,但是最终喜不喜欢主要还看故事内容。
2.“难度适中,递进合理”才是最吸引他的。少年放弃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太简单了,对他来说没有挑战性,“是小宝宝才玩的游戏”。低龄儿童有时候差半岁也大不相同。小孩子间的年龄歧视也真是无语了。
3.太过游戏化并不讨好。少年玩编程游戏目的明确,只为了解谜。挑战前的危机感和成功后的喜悦感,给了他很大的心理满足。但是对于哪个宝贝被谁抓了藏在哪个山洞,破关之后得的什么道具宝物,这种跟解谜没有直接关系的剧情让他很困惑。
家长引导孩子接触编程,很多是那它当作一种思维训练。其中不只是涉及的逻辑思维,还有探索与挑战的心理建设、有专注力训练、有学习和分享的情感建设。少年在玩kodable的过程中,不只学会了循环逻辑,还对编程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他在接下来的其它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总之这个软件的使用,我还是很满意的。
最后分享一下那些被我们弃了的APP,其实做得都很好,但可能更适合3-4岁的小朋友吧。这样来说,少儿编程启蒙完全可以从国内公认的8岁上下,提前到3岁左右。5年,好大的市场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