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見
宋代欧阳修《卖油翁》中,善射者陈尧咨在靶场练习射箭,十之中九。
有个卖油翁在旁观看,陈尧咨上前炫耀,“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回:“我亦无他,但手熟尔。”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回:“以我酌油知之。”
只见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覆铜钱其上,慢慢舀油注入,油从孔入而不湿钱。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壹.
读书一段时间,日子过得飞快,看书速度也跟着涨。
无他,唯手熟尔。
字里行间传递的信息,有许多共通之处。当潜下心,书中人物的命运,情感便遥遥和读书人呼应,这个时候读书,仿佛一同经历一段岁月,内心波澜起伏,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最近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在医院生产期间,锺书一个人在家“做了坏事”,每每跑到医院,先生都宽慰“不要紧”。
我说“不要紧”,他就真的放心了。因为他真的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时间在超车,书本里的内容,将朴拙的脑筋从钝感拉向高速运转。
书,因为思想,让人慢下来。
贰.
电影《飞驰人生》中,面对中国拉力赛车的最高殿堂——巴音布鲁克赛道,109公里的山路,1462道弯,男主张驰每天在脑海模拟练习20遍,5年3万多遍。
每一个弯,一遍遍重温下,像烙印一般刻在张驰脑海;
NBA球员,凌晨三四点的训练背后,终将投篮动作形成肌肉记忆;
演员登台之前,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台下十年功,终换得台上闪亮三分钟。
同样,“唯手熟尔”,也在传播三部曲中占有一席之地:断言,重复,传染。
每一种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枯燥无味的训练背后,日复一日的时光穿梭中,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细水长流。
叁.
“熟尔”,有的迫于生计,有的出于炫耀,有的生于自然。
毕业前夕在誓师大会上炫技卡农的学生,读书群里立下flag一年读100本书的大神,简书平台上坚持日更的文友。
试问,在旁人艳羡的时候,有没有静下来想过,“唯手熟尔”,岂是一件简单的事?
“熟尔”,真正让人从戒备、远离,到走近,接受。
甚至是热爱。
唯手熟尔,因之热爱,所以奉献。
肆.
年少至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喜好,感兴趣的,无需监督,我们也能坚持不懈。不乐衷的,实在敷衍不过,也会咬牙应付。
唯手熟尔,并不以此拿来炫耀,却因之骄傲。
这是花开结果自然落地的芳香和声响。
响声越大,“熟尔”的过程势必艰辛。
就像,别人眼中只看到你的风光,却不知道那背后付诸多少努力。
但所有努力开出的花朵,当初并不是为了炫耀而绽放。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谦卑到骨子里,耀目于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