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志斌,微播易副总裁,畅销书《社交红利》《即时引爆》作者,曾服务腾讯8年,并曾在eNet硅谷动力、新浪公司工作。
内容简介:
互联网经济时代,新零售、网红经济、知识经济多受益于社群。用户的获取、留存及订单转化直接决定了一个社群的存亡。无论是“做”群还是“用”群,每个人都需要迭代常识:了解用户行为习惯,了解社群运行规律。
尽管社群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绽放光芒,但今天已经不是运营一个社群的时代,而是如何“用好”社群的时代。“做”群不如“用”群。“用”群时代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完全不同。深刻了解社群中人们的行为习惯、社群运转的规律,并将之结合在自己的产品和运营中是一个关键所在。
本书的写作分别依据两条主线和辅线。
主线:社交网络包括社群在内可被一个基础模型所归纳,分别由“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三大支点构成。这个模型构成了本书写作的第一逻辑主线;
辅线:划分社群的不同方式,和区分社群成员角色的不同方式,成为本书中另一根辅线,并成为帮助我们确立不同运营技巧的标尺。 本书致力于通过这些主线与辅线来串起九个核心章节,并用以揭示社群效应背后的那些方法论。
小群效应,海量用户和收入从哪里来?
作者从微信读书在2016年初的一个“赠一得一”的营销案例说起。在这次活动的第三天,共有2.1万用户送出4.6万本书,平均每个用户送出2.2本。1.8万用户领取了3.1完本新书。平均每人领取了1.72本,这2.1万用户为微信读书带来了5000个新用户。另外,还发现用户小小圈子书友推荐图书的意愿和数量,要远远超过泛朋友圈的推荐。平均每人会将图书分享给好友2-3次,这比朋友圈分享平均1.6次还高。
在腾讯另外一款“全民K歌”的明星产品中,用户已经超过4.6亿,在这款产品中,用户的关系由强关系和弱关系组成。有7层用户会选择收听好友的歌曲,但是这些播放量占全平台的40-50%,其余的50%来自于用户关注的那些唱歌好听的人。另外,全民K歌中每天分享的人数超过1000万,其中分享到微信好友和群的占到了54%,也要远远高于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等泛朋友群。
这两个例子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现在的分享已经慢慢从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这类弱关系朋友圈,转变到了分享到微信好友和群这样的强关系朋友圈。而且几乎成为了用户的下意识动作,想想你最近分享的内容是分享到朋友圈还是微信好友?同时,微信读书和全民K歌还在这种强关系的小圈子内,让用户产生了比较、竞争的意识。
从2009年到2016年,社交网络的爆发,已经成为大量流量和用户的来源,一大批在社交网络中崛起了app包括:疯狂猜图、魔漫、脸萌、美拍、足记等等都是这样从社交网络中异军突起的社交类产品。社交网络也成为了他们用户和流量的主要来源渠道。
AdMaster公司对新浪微博的近5万名用户的社交图谱分析表明,类似新浪这样的大型社群其高价值其实是其中的无数个小社群,用户活跃在小群之中,更易受到小群体的影响。作者将这种人们活跃在“小群”中进行分享传播,引发巨大社交传播结果和转化结果的现象,称之为:小群效应。
微信的群用户限制到500人,QQ的群人数也限制在500以下,但是很多用户还是希望能建立更多的社群,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数据分析发现,用户大部分时间是活跃在4-6个小群中,比如亲人、好友、同学等,这些小群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非常坚固。
优秀社群的三个标准
现在的社群呈现出“大群松散沉默,小群紧密活跃”的特征。在小群中,人们相互认识、信任度高、活跃度也高。所以作者提出衡量一个社群是否优秀有三个核心标准:
1:人们相互认识;
2:人们相互信赖;
3:成员之间频繁互动。
这三个标准深刻地影响着社群的日常运营和运用,在稍后的章节中我们会详细阐述其运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