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枫桥经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孕育而生;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新发展,从“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在党的群众路线生动实践中,“枫桥经验”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旺盛生命力。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党建引领,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破解治理难题。党建引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优势和本质特征,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切实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要健全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方面、全过程,定期进行研究部署,及时帮助解决基层治理重大问题,切实把政治引领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和领域,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动员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广大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人民至上,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惠及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纵观“枫桥经验”60年发展历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内核和精髓,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切实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群众的民生事项繁、杂、多,一件件“小事”构成了一桩桩集体“大事”,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铭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少“摆样子”,多“干实事”,从“细枝末节”入手,扑下身子,在创先争优中本着一颗赤诚的爱民之心,虚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解决群众矛盾,把老百姓身边的小事做好,不遗余力解民忧、暖民心、释民惑。
坚持凝聚合力,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治理效能。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格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化治理手段,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从而形成社会和谐繁荣的强大合力。要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纵向上健全完善县委、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责任体系;横向上统筹农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国企、学校等领域协同参与基层治理,不断严密基层治理网络,坚定不移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同心圆”,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