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里还没个病人……”受不了朋友圈的刷屏,充哥昨晚下班后特意去看了《我不是药神》。整个观影过程这样的——微笑、大笑、难过、哭、大哭……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充满魔力、猛戳人心的电影。
影片《我不是药神》从一位不速之客(王传君饰)的意外到访讲起,神油店老板程勇(徐峥饰)的平凡人生由此打破。徐峥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利润的同时,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
徐峥在电影中有多次角色转变,一开始,他只是一个卖过时性药的,为了赚钱,为了不让父亲因为肿瘤而去世,为了不让前期把儿子带出国,就此打开了印度版仿制药的大门。
赚到钱后他怕了,不想再继续以身试法。于是在安置妥朋友的低价药来源后,他转让了仿制药的代理权,开了厂子,买了车子。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去走私仿制药。不过,这次他成了英雄。
徐峥在电影中的每一次转变都是煎熬,改变自己的同时还牵动着好多人的身家性命。
同样,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也经历着一次次的转变,演员—导演—制片的每一次蜕变,拒绝吃老本的徐峥都把专业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在他身上,能看到一个职场人成功的“进化”历程,最终才成就了如今人见人Pick的“山争大叔”。
1
刚进入一个平台
总是充满欣喜和小心翼翼
黄渤曾经在综艺上爆料:徐峥有一次去银行取钱,职员见了他,很尊敬地喊“徐先生好”,但是紧接着,这个职员对着隔壁同事说了句“给猪八戒拿一万块钱”,可见那时徐峥的春光灿烂猪八戒形象多么深入人心。
初涉演艺圈被人喊成猪八戒的徐峥,小心翼翼地接受着周围每天不一样的人, 欣喜地感受到工作中每天一点一滴成长。不过,1998年就获得过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徐峥,肯定是不想他的喜剧被定义为简单的装傻充愣。
但要想在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综合技能和能力能形成较大突破和大幅度提升,往往都得先在某个领域得到提升或者取得突破。通过其出色的单项技能累积出来的技巧和经验,会开始慢慢横向迁移,带动自己在综合能力方面取得突破。
所以,他一直和自己较劲,紧接着又出演了《李卫当官》《李卫当官2》等剧。
2
适应期过了
开始立足所在的位置要求
这世界上,“老天爷赏饭吃”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人都是在用自己后天的努力,不断地和自己职业磨合,最终熟能生巧,有所领悟,将自己工作做出自己的特色乃至成为行业里的顶尖人物。
在一定的积累过后,徐峥转向了导演和监制的方向。 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5天票房突破3亿,刷新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在电影《摩登年代》中首次出任监制;《港囧》票房突破16亿;监制的动画电影《年兽大作战》全国上映……
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容易的,要求一个人全方位形成突破、跃升上一个层次,更是难上加难,最重要的是怎样在经历无数次耐心的打磨之后,能将工作干出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力。这个艰难的过程,徐峥又做到了。
徐峥拍戏之前,为了调查剧本是否受欢迎,他会去做很多实验:一个故事,先给一个人讲一遍,观察他的反应——在哪里聚精会神,到哪里发笑;然后同一个故事,微调一下再跟另一个人讲,看这个人的反应。最后根据听者的认同度修改剧本。
哪怕在《我不是药神》上映前,他都会跑到人家影院挑毛病。“银幕有些暗”‘“音效不太好”……这种苛刻的细致,一直会从剧本阶段持续到电影上映。
这个过程,是工作变成事业的过程,立足岗位掌握方法的最为重要的,这决定了你完全胜任这个工作的时长,人与人的工作胜任的差距就出现了。我们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兴趣和关注点同在一个框架,对待事务的看法和判断类似的人群相处,去做一些共同热爱且有十足把握的事情。
3
进入第三阶段
认知和岗位分类分层
在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就出现几类不同的职业人,小聪明人,大智慧人,简单人......徐峥自然是能被归为大智慧人的那种人。
徐峥除了是《我不是药神》的主演外,还担任监制一职,在说到导演文牧野时,他大加赞赏:文牧野是非常非常有正能量的一位导演,他内在里面有一种非常好的这种精神气质,想要做出中国最好的电影来,这种好电影的标准是站在一个世界电影的标准上。我们是不是自己导真的不重要,应该让更多的,带有发展和潜在这种动能的年轻导演站在我们前面,因为他们会比我们更加有激情更加有力量。
让一个人上去很简单,但想让一个人自己走下来却很难。这一点徐峥又做到了,他认为现在这个阶段做一部分幕后的工作,给年轻导演做一点服务,是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一些话语权的。
徐峥在阐述自己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演员”的观点时说,真正演员的身份其实永远是躲在角色后面的,是回归到初心,不带有任何其他功利目的的。
光说不练肯定不行,这种观点也践行在《我不是药神》的剧组里,王传君为了减肥,每天跳(绳)四千个,后来跳八千个,后来两天都没有睡觉。
职业生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独立成为了一个可分享认知、分享思考成果的内容创造者和学习教练者。如果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再优厚点,完全可以把自己思考和思想,投射到教育、商业等领域,有所建树。
这类就是“有思想会选择”、懂大势有规划的职场成功者,不断与“懒惰”的天性对抗的真英雄,是具有高层思考力的一群人。
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职场人的进化过程就是一个选择—适应—再选择—再适应的过程。在成为一位成熟职场人的路上,你走到了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