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
2.西京:长安。
3.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4.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5.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6.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7.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杨炯的生平背景
杨炯出身于华阴弘农杨氏。显庆四年被推举为神童,在弘文馆做等待诏命的官员。十六年后,上元二年,杨在京应制举,为补校书郎,负责校对文章等工作。
永隆二年时,皇太子释奠,表彰豪俊,杨炯便,当了崇文馆学士。在此之后,又当了詹事司直,同时充任有声望的崇文馆学士。杨炯伯父的儿子杨神让起兵讨伐了武则天,杨炯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了四川梓州担任司法参军。后又当了盈川令。
时任左补阙的朋友张说,为杨炯送行并写《箴》,劝其为官不要严苛,但在杨炯上任后他为官果然十分严酷。最后杨炯他死在了任上。(当然对此各家对于杨炯的死有有不同的说法,此处根据《新唐书》)
据说杨炯称许多官员为"麒麟楦”。楦,是鞋楦子,撑在鞋膛里用的。还说“今假弄其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其驴耳。无德而朱紫,何以异是?"很多朝中官员对此很不满意,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出杨炯的性格特点征和他的行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