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彭小六的文章“下班后怎么挣钱”后,把其中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整理了思维模型。如何将每天大量阅读的文章转换成自身能力,不再变成“被收割注意力”的对象,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个人能力,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并拆解文章
我们每天都看大量的文章,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泛泛而看,过后5分钟后再想,完成不知道刚才看的文章到底讲些什么,因此,在看文章之前,得在脑子里先开两个“进程”。
进程1:文章中是否有帮助我们思维框架的素材和案例;
进程2:文章主线是否明晰,所用的模型能否为我所用;
开启这两个进程后,基本可以筛选出对个人有用的文章,之后就轮到下面几个步骤了。
第一步:印象笔记保存文章;
第二步:对文章进行分解,留下核心观点;
第三步:对文章贴标签,进行横向文件分类;
第四步:对文章进行编辑,增加可读性。
2.加入个人观点
加入自我认知体现观点,主要分两个方面。
一是发现还不如自己的认知,那就抛弃;比自己的认知高,那就替换;
二是结合现有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处理(整合,迁移,丢弃);
3.加入思考模型,扩展文章内容,形成个人观点
完成上述两步,仅仅达到了积累“砖头”目的。这些砖头并不能让砌成一面墙,还需要加入思考模型。采用思考模型进行写作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可以更加高效,加入思考模型的文章更加符合人的思维模式;
二是可以大幅减少无效沟通;
三是可以俯瞰全局整体把握,文章更为条理。
4.对文章进行分享
经过上面的3步,基本完成了收集、加工、生产的过程。要想和别人产生协作,乃至于今后形成个人品牌,还需对文章进行分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你的文章来源于前人的积累,同时,你写的文章理应作为别人写作的参考。
放在一个大环境中,得到更多人的批评和指导,使自己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备注:常用的思考模型总结如下:
(1)5W2H
什么(what),有什么内容(which),为什么我们要知道(why),我们怎么用(how),用到哪里(where),什么时候可以用(when)。
(2)SWOT:
S (strengths):优势,W (weaknesses):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威胁。
FAB:
即属性(Feature),作用(Advantage),益处(Benefit)的法则,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介绍,就是说服性演讲的结构,它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别人相信你的是最好的。
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联系FAB:
因为……(属性),所以……(作用),这意味着……(客户得到的益处)。
(3)SMART
即目标是具体的Specific
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4)PORT:
这是针对管理者思维的一个模型,即目的(Purpose)、目标(gOal)、结果(Result)、任务(Task)。
首先考虑目的,这样会有个大概的行动方向;
目标是指眼睛里可以看到的标准,目标的确定可以保证事项推进的稳定性。
结果导向让目标达成有了方向;
(5)鱼骨图:
鱼骨图(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m)由日本管理大师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鱼骨图使用方法简单来看,有以下几个步骤。
(1)找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2)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并进行分组,在鱼骨上标出;
(3)对不同原因进行比重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4)针对原因,找出为什么。
(5)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MECE:
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7)GROW:
即,G(Goal setting):代表确认员工业绩目标;R(Reality Check)是现状,要搞清楚目前的现状、客观事实是什么,寻找动因;O(Options)代表寻找解决方案;W (What? When? Who? Will? What should be done? When by whom and does the will exist to do it?) 代表制定行动计划和评审时间。
(8)EAT:
EAT并不是英文中吃(eat)的意思,而是代表着三个英文单词:Experience(体验),Awareness(认知)和Theory(理论)。
三个方面没有固定的顺序,即也可以是TEA,先引入一些理论(Theory),然后再给创造一些体验(Experience),最终形成新的认知(Awar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