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教育

什麼是教育?「把學校學到的知識通通忘掉,剩下的那才是教育」[1]「學校所學的東西,爲我思考問題提供了一個框架」「教育,不是爲生活而做的準備,而就是生活本身」[2]……所有這些對教育的定義,都曾觸動過我,但然並卵,真正讓我開啓思考的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段子。

是的,段子。我發現,開頭不講個段子,都沒法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我這。

我們辦公室有個小哥,有次去逗一女同事,假裝要去摸她手。那女生就站起來朝我告狀,「他摸我手,你管不管?」

我看了下她,問「摸手會懷孕嗎?」

我講這個故事想說明什麼呢?

A.「放手去愛」
B.「女性權利的維護必須依靠女性自身建立的組織,否則得不到切實的保護」
C.「摸手會懷孕」

好吧,我沒有這麼雞湯。我覺得,「教育」是一種觸動,是在我們最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給我們的當頭一棒。它不是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提醒我們思考「我以前的觀念,對嗎?」「怎麼去衡量對還是錯呢?」

還記得 John Dewey 說「教育,不是爲生活而做的準備,而就是生活本身」嗎?可能他的意思就是:不斷地調整我們的舊有觀念,不斷地去適應生活本身。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遇到的很多事物,都能找到很多不同的定義,而且每個看起來都還辣麼對?我喜歡把這些定義看成一個個切片,當我們蒐集來足夠多的定義,對這個事物的全貌有個更清晰的認識。還是回到「教育」的定義上來,John Dewey 是從「過程的角度」來定義的——教育,不是某一個環節,而是貫穿了整個人生。Edouard Herriot 是從「一頭一尾」來定義的——他把教育當作一個「加工廠」,對比原材料和成品,觀察投入 & 產出。Rachel Schutt 則是從「內在結構的角度」來定義的——教育能幫我們打造一副腳手架,有了這副框架,我們過往的經歷、積累的經驗、產生的智慧才能依附上去,豐滿我們自己。

其實我更喜歡 Rachel Schutt 的定義——框架。爲什麼很多人感覺「學校學的沒什麼卵用」,也許是因爲,學校教的,是這個世界的邊界,而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觸碰到這些邊界。

比如「做菜」這種事情。你知道烹飪學校的理論課都上些什麼嗎?教什麼是「焦糖化作用」、什麼是「褐變反應」,教「食材的四種基本分子形態」^the four basic food molecules……你要跟老爹老媽親戚朋友聊這個,多半會笑你「書呆子」。這些理論有什麼用呢?兩個用處:

一個是沒什麼卵用的作用。每個人都知道很多烹飪的做法,油煎、水煮、小炒、涼拌……但很少有人知道,人類加工食材的手段幾乎只有「控制溫度」一種,而且還不能針對某個部位局部控制。比如:煮肉,要想肉纖維之間那些筋糯一點,就得煮久一點;但煮久了,肉又變柴了。我們只能佔住一頭。再比如:我們什麼時候該煎炸,什麼時候該水煮呢?我們知道,水煮得再開,也不會超過 100℃ ;而油,只要起煙了,輕輕鬆鬆 200℃ 。這有什麼用呢?在 120℃ 以上時,碳水化合物會和氨基酸發生褐變反應,帶來濃郁的香味,而且讓食材變成褐色。所以,當你想喫得口味重一點,油炸;當你想喫原味,水煮。好了,這就是烹飪的心法口訣——控制溫度。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大部分人還是做不出一桌好菜。但是可以飯桌上顯擺一二。

但是對另一撥人卻非常有意義,米其林全球排名第二的那家西班牙餐廳,是這麼做菜的,把肉用塑料封好,放進 55℃ 的恆溫水池裏煮 3 分鐘……對那撥探索邊界的人,理論是很好,而且幾乎唯一的工具。

我們大部分人都逃不出理論框架。比如:我們說「王羲之是書聖,無法超越的巔峯」。可仔細一想,這一千七百年來就沒人能超越嗎?這話肯定不對!那爲什麼還這麼多人認同呢?有次和我師兄聊天說起這事。他說,王羲之奠定了行書的框架,後人只是在它這套框架上修修改改。

喜歡攝影的人知道,攝影史上有個祖師爺級別的人物—— Ansel Adams。他提出過一個「分區曝光法」的理論。我有個玩攝影的朋友稱之爲「攝影界少有的靠譜理論」。這個理論很簡單,大致是說,要想得到細節很豐富的照片,就要分別處理不同的區域。正是 Adams 讓人們開始正視並利用「寬容度」的概念。舉個例子,很多人喜歡拍那種射燈打在主持人身上、背景全黑的照片。而我們人眼是看不到這種畫面的。這就是利用了相機的「寬容度缺陷」。而我們至今也沒有逃出這個物理限制。

再比如:我們去看油畫,給人的感覺都是色彩很豔麗。這其實是因爲,在印象派之前,人們並沒有明度的概念。……

所以,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是因爲他們從「美的主觀感受」中抽取出了某種技術特徵。並不是他們不可超越,而是我們始終沒辦法逃脫他們定下的那套框架。

如果說,前面那些框架還只是罩住了少數人的話,那後面這三套框架就是罩住我們每個人的「五指山」。這個我們稍後再說。讓我們還是先回到「教育的目的」上來。


人,除了喫飽、睡好、生娃這些基本需求之外,其實花了很大精力在追逐「心安」上。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無時無刻不在恐懼「下一秒會不會被喫掉」。到了古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又開始擔心「老天不給臉,收成不好了,怎麼辦」。到了現在,喫、穿、住、行都不成問題了,我們還在害怕。害怕被炒魷魚,害怕被女神拒接,害怕到了中年還是買不起房,害怕不夠成功,在同學會上擡不起頭…… 對未來的恐懼與生俱來,而且相伴一生。

概括來看,我們大致害怕兩件事情:一個是我們沒有的,害怕得不到;另一個是我們擁有的,害怕失去。

我們有千萬種途徑去得到所想要的、去看好所擁有的,而,教育是其中一種。

教育的目的,尤其是現代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授知識,而是破除迷茫。教育,教會我們用希望、用信仰去破除恐懼、迷茫、無助,去收穫內心的平靜。

我看到了,大家一臉不屑「老子/老娘讀了這麼多年書,怎麼還是迷茫?!」有次,一哥們問我「你說,泰國是不是還有地主?」我說「我對社會主義之外的政體沒有研究」。書讀那麼多,還是迷茫,要麼是因爲還讀得不夠多,要麼是因爲想得不夠多。用前面的話說,就是「那三套框架還沒搭起來」。到底是哪三套框架呢?「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理解」「對價值的取捨」。


有人可能會說,我知道你賣什麼藥了,你想跟我忽悠哲學,對不對。是的,教育不就是在販售哲學嗎?可在我眼裏,哲學並沒有那麼高大上,它只是「選擇」而已。我們每天都必須作出各種各樣的決斷:去食堂喫,還是叫外賣?把活趕完,還是磨磨洋工?…… 而我們作出這樣那樣的選擇的源頭,都取決於「我們內心深處,認爲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們堅信「這個世界在一點一點地墮落、崩壞」,那我們應該及時行樂。如果我們堅信「這個世界會一天一天變得更好」,那我們就應該好好養命,活到明天。如果我們堅信「天道無常,這個世界是不能被我們這些俗人傭人凡人所理解的」,那我們就應該拋開一切,「世界那麼大,讓我去看看」。如果我們堅信「這世界是由少數幾條簡單的法則支配的」,那我們就應該努力去把握這些規律。如果你堅信「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它只是內心的幻象」,那我們就應該修行我們的心性。如果你堅信「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那我們就應該謙卑地探索自然……

用哲學的黑話說,就是:悲觀還是樂觀,不可知還是可知,唯心還是唯物……

觀念,決定了我們的行爲。觀念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


我們再來看看古人是怎麼看待人生的。有人說,中國人如果有信仰,那就是做官。當然是玩笑話了。如果說,中國人當真是信仰做官的話,那也是儒教。儒教追求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呢?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裏面已經講透了。這裏翻述一遍。每個人都背過這麼幾句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不過,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是《論語》開篇的第一句。大家不覺得奇怪嗎?爲什麼開篇要講這麼三句看起來毫不關聯的話。開一門課,第一講肯定是概論,講這麼課如何如何重要。然後啪啪給這門課下個定義。可爲什麼《論語》是這麼開篇?

我們還得放到當時的語境下去解讀。《論語》裏有這麼個故事,說:

一天,樊遲來問孔子「老師你教教我怎麼種地唄」。
孔子說「呃~我不會」。
樊遲又問「那老師你教教我怎麼種菜吧」。
孔子說「木有魚丸,也木有粗麪。老子都說了不會種地,意思就是既不會種地,也不會種菜。你丫還來問!找抽吧丫!」「樊遲啊,你跟我學了這麼久的君子之道,怎麼還是小民的見識呢?」

其實,孔子並不是瞧不起小民,而是,他求的「學」,不是某一特定用途的「學」,而是爲人的學問、立世的學問。

所以,《論語》一開篇,講的其實是:我們用盡一生去學習「怎麼做一個人(而不是動物)」,去思考「人應該如何存世」。如果有一天能夠去實踐這種抱負,那自然是極好的。可如果沒有遇上這種機遇呢?不要緊,只要能遇到一票志同道合的同志、同學、同道,不也很好嗎?可要是連理解你的人都沒有呢?那不是太可悲了?人不知,而不慍,這不就是君子的修爲嗎?不論外界環境如何惡劣、旁人如何評說,對於我所堅持的真理,就一定會堅持下去。

這是一顆多麼剛毅的心啊!

所以說,《論語》一開篇,就拋給所有讀者一個挑戰:你敢成爲這樣的君子嗎?你敢這樣堅持你所堅持的,一直堅持下去嗎?

這就是古人,也是兩千五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對於人生的理解。


價值觀就不用說了吧。價值本身就是取捨。爲什麼有人結婚要金項鍊金手鐲金戒指、要擺二百席、要組伴娘團,而有的人就旅遊一圈發個朋友圈告知一下?爲什麼有點人喜歡曬車曬房曬娃,有的喜歡曬書單曬書評曬筆記?……你知道結婚的代價是什麼嗎?結婚了,就不能跟別的女人結婚了。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代價。選擇了這個,就失去了選擇其他的權利。


你用腳作出的投票,就是你對信仰的回答。今天你回答了這,明天回答了那,有一天突然都連在一起了,你的框架就搭好了。以前霧濛濛、一地雞毛的零碎,這時候都拼到一起了,看什麼都通透。這套你的信仰構築的框架,就是你的哲學。這就是佛祖涅槃的故事。這就是朱熹說的「萬理雖是一理,學者且要去萬理中千頭萬緒都理會,四面湊合來,自見得一理。不去理會那萬理,只管去理會那一理,只是空想象」。


前面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教育是什麼」「教育爲什麼」,那麼接下來自然是「怎麼做教育」。前面說,教育是「授人以漁」,而不能只是「授人以魚」。那怎麼教?教育,教的是「怎麼去評判對錯」。

爲什麼現代教育被西方科學統治?什麼叫科學?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們來看看「什麼不是科學」。比如:星座學就不是科學。「呃~你最近有水逆」,但無論什麼情況她都能解釋。就是國人說的「馬後炮」。西方人把這叫做「不可證僞」。科學,就是我們談論的東西得是「可以服輸,可以認錯」的。進一步,科學得是「可以驗證」的。再進一步,科學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只要符合它那一套規則的,都可以被接納。

有了這套工具,哪怕費點勁,我們終究還是能搞清楚對錯。至少不會錯得太離譜。


我們還記得當初是怎麼學英語的嗎?還記得那些枯燥、變態的語法嗎?估計絕大多數人都無比痛恨這玩意(像天啓這種一睜眼就學習的死學霸除外)。但其實語法是引導我們進入英語世界的地圖,只不過那時候我們連東南西北都認不識,自然體會不到它的精妙了。比如:我們還記得初一學的「英語的五大基本句型」嗎?爲什麼是五個,而且是這五個?因爲英語是圍繞動詞來組織的語言,而它的動詞有五種情況……瞭解了這些,什麼這從句、那從句啦,統統掛靠到這張地圖上來。

教育也是這樣一張地圖,而且是引導我們穿過人生迷霧的那張終極地圖。

這就是教育的意義吧。


  1.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you have forgotten everything you learned in school. --Edouard Herriot

  2. Education is not a preparation for life but life itself. --John Dewey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物​​ 鳳母(簡稱母)52岁 极度操心女儿婚姻的大家长 林愛鳳(簡稱鳳)31岁 小职员 娇生惯养 缺乏安全感 ...
    尔尔醉风阅读 393评论 0 1
  • 原来我非不快乐 始2016.6.27 聽說,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著自己的...
    _行走中的蝸牛_阅读 1,511评论 1 8
  • 注:以下文字均摘自臺灣國立大學歐麗娟老師在 coursera 上的 mooc 唐詩新思路 王維「寒梅著花未」的提問...
    泳者小何阅读 1,488评论 1 3
  • 自从变成全职主妇,我的生活日常从上班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接送孩子跟孩子聊天偶尔瞥一眼老公或者被瞥变成了单...
    荒岛黎明7809阅读 638评论 0 0
  • 先祖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地球上经历最漫长最浩大迁徙史的民系。生在此方长在彼地,父亲摊开族谱说故乡在这边,原籍却在那...
    慧子逸阅读 4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