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当下流行的说法,这本书绝对可以说是中文写作的红宝书,可惜估计没什么人读,亚马逊上只有三个评价。若不是因为读了朱先生的《谈读书》,恐怕我也会错过这本好书。
先来说说我的感受,开始收到这本书的时候,随手翻了翻章节标题,第一印象是枯燥,泛泛,比如有的标师是文学与语文,咬文嚼字,于是计划14章四天读完。第一天在机场,飞机一口气读了四章。发现朱先生每篇文章都深入浅出,字字珠玑,每个观点都值得好好琢磨。于是我迅速调整读书计划,改泛读为精读。一天一章,薄薄一本书,我认真读了半个月。
朱先生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从文学学习的实际问题出发,撇开空洞的理论。从大的框架到具体的用词,讲得深入浅出。我今天把十四篇笔记回顾了一遍,本着把书读薄的原则,总结几点我从这本书得到了什么:
1. 写作有四个境界:分别是“疵”,“稳”,“醇”,“化”这四个境界。对于普通人,只要下功夫,可以从“疵境”到“稳境”,再至“醇境”,即写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下功夫要有一定的法度,读经典,贵在精,不在多,多练习,不怕模仿。
2. 读精典作品要会读:读每篇文字须在命意、用字、造句和布局各方面揣摩;字句段三项都有声义两方面,义固然重要,声音节奏更不可忽略。在平时读任何作品时,都要努力思考作者的用意。
3. 写作离不开思考和思想:写作是思想的生展方向是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由模糊而明确,由混乱而秩序,这就是说,由形式到有形式,或是由不完美的形式到完美的形式。写文章比读文章需要更深刻的思考。
4. 写作要忠于自己:提高写作要练习,写文要忠于内心,要勤于观察,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部分开始,先学会叙事,绘态文体,再言情,说理。
5. 如何更好的表达情: 不能空洞的言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情
6. 如何枯燥的说实理文写的有趣:多举例证,拿具体的个别事件说明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有如律师辩护,博引有关事寮,使听者觉其证据确凿可凭,为之动听;多用譬喻,即用类似的具体事物来打比。这个对平时也小文很有帮助。
7. 初步认识了文学的声色的精妙: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
8. 写作框架的构建:这是最实用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寻思:确定題目后,取一纸条,抱着题目四方八面地想。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写下去,直到把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第二步取舍:过一篇杂乱无序的小标題,仔细衡量,舍掉无关重要的部分;第三步:理出线索和层次:把应该说的,理出线索和次第;第四步:纲要:另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