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个名叫胡真才翻译的西班牙的“天堂是一辆公共汽车”的文章。
文章讲了一生都在市中心五金店工作的男人和一生都在杂货店工作的女人的故事。他们是生活在不同屋檐下的两个人,每天上班都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不期而遇,从来不搭话,从来不询问对方的情况:结婚了没有,有没有孩子,生活是否幸福。
当车上人坐满的时候,他们都朝车的后部站,保持一定距离,但又彼此看得见。当人没坐满的时侯,他们就一边欣赏窗外的街景,一边享受着彼此靠近的感觉。
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在八月份休假,因为到了九月初的那几天,他们总是用比平常更急切的目光看着对方。
一直以来,女人习惯于在提包里装一本小说,时常拿出来阅读,男人认为是一种心理暗示。为了回应,他也买一份报纸经常看一些国际新闻,以示自己博学多才。
如果某次女人因故失了这未约之约,他便感到兴味索然,把买来的报纸看也不看就随手扔在一个座位上。
有一段时间,女人生病了。男人为此消瘦了好几斤,也邋遢不注重形象。当她终于回来在车上碰到之后,两人如同起死回生一般,又各自恢复原先的体重,并且开始像先前一样修饰打扮。
就在那段时间,男人升任五金店主管。他立即买了一个笔记本。于是,每天他尽可能地坐在离她最近的位置,打开笔记本,用圆珠笔在上面勾勾画画,显出他有许多事情要做。此外,他还打起了领带,这迫使一向衣着整洁的她更加注意装扮自己。
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女为知己者悦。
那时候,他们都不年轻。但那种激情,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锐减,反而由于沉默和相互间的缺乏了解而与日俱增。
就这样春去冬来,夏来秋去,一年又一年。
他憧憬着这样一种幸福生活:他们居住在公共汽车上,汽车在城里不停地绕着圈子行驶,天一直下着雨,他们俩永远在车上旅行,既不说话,也互不了解,只是紧紧地靠在一起。
他们就这样对望着,变老……
岁数越大,爱得越深;爱得越深,越无法互相接近。
有一天,别人告诉男人,他该退休了,他却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像往常一样出来坐公共汽车,一直到他无法向老婆解释这种奇怪的出行为止。
终于,在几个月后,她也退休了,公共汽车已经不再是她们的家了。分离,使他们两人都变得没精打采。他在退休三年之后死了,而她在他死后几个月也死了。恰巧他们被埋在相邻的两个墓穴之中。
在那里,他们一定会感觉到挨得很近,天堂终于成了他们一辆永远不靠站的公共汽车。
02、
看了那篇文章,感觉心被针深深的刺了一下,印象尤为深刻。既感动于当事人丰富细腻仅靠目光都能交流的情感,又遗憾于世俗舆论碾压不能伸张的无奈。
他们既陌生却又熟悉,既熟悉却又陌生。生活在两个不同屋檐下的人,一起走过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早早晚晚。
那种无声的爱,感同身受,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天涯无情胜有情。那种默契传递了多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
03.
那种无声默默的爱,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就像我们小时候,远离父母,父母在你衣袋里悄悄缝上的几元钱。
那种无声默默的爱,就像地铁上,疲乏的老父亲在儿子怀中安稳熟睡的样子。小时我依靠你,如今我来给你依靠。
那种无声默默的爱,就像有时候,你为父母张罗的一桌饭菜或端上一盆滚热的洗脚水。
那种无声默默的爱,就像夫妻间,清晨你为他泡上暖暖的一杯茶或他为熟睡中的你掖好被角。
那种无声默默的爱,就像宽敞的火车站里,一只大象,用它的鼻子紧紧卷住婴儿车的扶手,不让婴儿车乱动......
不是所有的爱都要用言语表达,有些爱,无法言说,却同样传达着满满的爱意。
万物皆有灵,到处都藏着无声的默默的爱。
无 声 的 爱 似 涓 涓 细 流 浸 润 着 每 个 人的 新 田。
【齐帆齐自媒体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