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光
《师说观人术》
昨天从成都飞回深圳,在头等舱登机时,空姐知我生日,就送来了礼物,打开一看,是个立体的熊猫园,甚是可爱。
生日卡上还写满了祝福:感谢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选择海南航空,让我们有机会在万米高空对您道一声: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本以为淡化了过生日的我,突然有一种孩子般的幸福感。
摸摸背包里的礼物多多,其中有一个是孩子们用我教的竹刻方法镂刻的竹签,甚是欣喜。
许多朋友发来了红包,我只表示谢敬,没有收下他们的美意,天南地北的祝福其实就是贵人们的抬爱,谢谢您们。更有人发来文字祝福:
“萧索古法无遗力,一纸皇墨始萃成”的文人、匠人之心,追寻求索,厚积薄发,终成一代大师。
这溢美之词就更不敢接受了,其实朋友间最主要的不是物质交往,而是神交的恨晚,你已不需要糖果了,那就送你几句共勉吧
早上我看了张扣扣被执行死刑,辩护词精彩绝伦!
我就在想,心灵是一个有限的容器,装得下仇恨,就放不下爱与温暖。
人生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自己,不指责他人,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
弗洛伊德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
心理学上有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叫创伤后应激障碍。它的典型定义是:“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有许多症状,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症状是“记忆侵扰”,即受创时刻的伤痛记忆萦绕不去。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张扣扣本人曾供述“眼睛一闭,当年的场景就浮现了上来……经常梦见母亲去世的样子”。我们高度怀疑张扣扣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样的心理创伤和精神痛苦所激发的仇恨能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张扣扣在口供中详细描述了他的心理经过:“王三娃用木棒将我母亲一棒打死,我也在现场,当时我年龄还小,只有13岁,我就想拿着刀将王三娃弄死,最后被我爸爸拉住了,当时我看到我妈鼻子口里都是血,心里非常痛苦,我就发誓一定要给我妈报仇,我还大声说:‘我不报仇,我就是狗日的。’从那之后一直到现在,我心里一直憋着这股仇恨。”
张扣扣被仇恨的欲望所裹挟,被复仇的情绪所支配。而这仇恨的种子,却是别人播下的。张扣扣本人也是受害者,也是牺牲品。庭前会议上,我们曾申请对张扣扣进行精神鉴定,遗憾没有获得法庭许可。精神正常不正常,靠一些邻居同学的口供是无法证明的。我个人高度确信,张扣扣的心理创伤对其后续行为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意志自由这个层面,张扣扣是不同于正常人的,是受到限制的。
现在以一种正常人的标准、用一种局外人的理性去要求张扣扣,去审判张扣扣,是在当年悲剧的基础上对张扣扣的又一次不公。
我摘录律师这一段文字,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并不公正的环境里,能有几个好朋友、好知己、好邻居、好同事、好闺蜜、好师生、那真是修来的,人与人生隙,主要是价值观上南辕北辙,就是多年的夫妻也多是苟活,前面是地雷谁踩了得得死的后果都看得到,故,苟活于世也是解脱,前不久看到高考过后的离婚潮,让人心痛,
现代版的生离死别,天天上演,就不要再看下去。低级动物的疼痛感科学家都有研究,其实人类的疼痛感已从悲哀里分解出许多隐忍的呐喊。
就象许多中国的家长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儿选择单身做为生活方式,单身女性到了27岁以后就会开始贬值,许多媒体热衷搞相亲活动,也催生了《非诚勿扰》的节目。
其实,多少人内心的疼痛,没人可以理解和替代。
所以,锦上添花的事,我很少去做,雪中送炭的事,我也见好就收,因为,我看到许多援助的背后就剩下埋怨,孙俪援助向海清事件就是一个范例。
做人,不要认为别人都是应该责份的,我们要多想想别人的不易。
复仇之矛挫了社会乱象之痛,这个律师了得,辩护词厉害,让国家法律蒙羞的不是律师无能,也不是张扣扣多么凶残,而是法律执行者的自欺。尽管我们都认可了法律的判决,但是社会矛盾仍然是激化着,并没有因势利导,让社会看到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为什么许多人可以轻易践踏别人,无外乎社会没有很好地应用法律的手段让人明白换位思考。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这个律师的发言看看,知史者清!
我在飞机得到祝福的那一刻,我在得到学生祝福的那一刻,我认为,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超越物质的能量,足以让我的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