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缘起
今天在微薄上无意看到@亲爱的嘉倩 写的文章。那是最原始的一股吸引力,这源于看到转发人@大君2号仔 的评论“网上流传的“再不疯狂就老了”害死了多少人!努力为我们想要的未来而奋斗才是青春啊”这条微薄再辗转通过@siminchang 的转发而出现在我眼前了。
话说社交网络的特殊性,通过了我朋友的朋友的转发看到这条微薄。如果没有社交网络的存在,如果没有朋友和朋友的朋友转发,我就不会在此时敲打这黑色的键盘。而会一贯如常地午睡,没有眼前这杯浓郁的咖啡陪我度过这个中午。
《一辈子认真爱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算不算够疯狂》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类似的心境同时也诉说了我的一些心声。感慨的同时又不禁进一步了解一些这篇文章的作者@亲爱的嘉倩 ,而让我最惊叹的地方就是原来作者跟我是同龄人,现在也居住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在做着蛮相像的一些事情:她晚睡早起而我早睡早起,喜欢写文章用文字沟通,读各种领域的书发现新的知识。
另外又同时阅读了《二十岁出头:你的一无所有,令全世界羡慕》,终于我忍不住了,我想我也需要写一些文字与24岁的自己好好沟通一下。
一直喜欢用文字沟通的我近几个月来因为毕业因为工作因为考证文字锐减,读书也因此降慢,文章已经从今年5月份积压到现在,特别是上个星期北京归来待写的文章更是一堆。不过对于此时的我来说,这一切也无他,把这些文章素材慢慢地积攒起来,慢慢一篇一篇地去写,不着急,同时读点文章读点书。因为我早已坚信只要用心去做好一件事,永远不会太慢。
2.北京归来
9月30日正式抵达广州。
说来也可笑,在去往北京的21个小时车程中因为平时忙于上班忙于复习考证忙于偶尔的社交活动,以及对于读书的饥渴,所以在火车上一口去读了三本书《清单革命》、《搜寻为什么会被淘汰》和《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当火车到达北京前的半个小时刚好读完,有一种顿然开朗之一,感觉这就是吃饱了好上路。
因为在回程的适合拿着@印象笔记 送的《evernote超效率数位笔记术》和在火车站书店临时买的《百年孤独》。平时我是几乎极少看类似于《百年孤独》这类书,但是这次北京之旅过程中与@王逸斌 谈读书发现自己读书的漏洞,进而也更进一步拓展自己读书的宽度。
归途前还怕两本书不够读,而结果是连半本理应读得很快的工具书都没有读完。
**人生很精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
这源于此次在火车上遇到了特别好聊的人,甚至在火车上还向周围的人推广了Evernote这个软件以及素食。
火车上的人多为萍水相逢,聊得投契的人确实不多,所以当时的我就果断把获取信息的方式从静态转为动态。
这种计划的临时改变对我来说很安然,其实生活也就如此,事情永远不会循规蹈矩地走着,心脏里的空间就是用来接纳这种意外的变化。
3.为何上京
既然说到了从北京回来,那么也就说说我为什么会去北京吧!
一般来说,跟身边的人说我要去北京或者我从北京回来,无疑 99% 的人都会认为是去北京旅游。可惜,如果算是正式旅游的话,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只去了北京一个地方,就是南锣鼓巷和后海。
而这一次上京也深深感受到思想上的碰撞远远精彩于旅游到某地拍照以证明自己到此一游。因此在这次旅途中我的相机在书包里一直都没有拿过出来,而更忙于与北京各个朋友会面交谈。自己头脑的获得也远比证明给别人看自己的“获得”重要。所以,我有时候在想,我们自己到外地是旅游是为了给自己看还是为了给别人看。而事实上,当然是两者皆有,但“证明给别人看的心”常常占据优势。
去往北京的事情其实在一个月前左右就定下来了,是八月末九月初吧!到北京大学去做一场演讲。
说实在话,具体对方怎么发现了我“雷宗扬”这个个体的存在我还不知道。不过自己对内坚持读书,对外坚持写博却是一直所做的事情。
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但是你需要时间去等待。
开始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打开微博都会有人关注我,然后被朋友@才发现自己在一年半前写的文章《获得早起的持续力量》被人转发了200+,接着无意在我几乎不玩的校内网发现这篇文章被转发 2-3 万次,转载 5000+ 次(至今:浏览 83178,分享 17361),我想网络爆发的源头就在这里了。再到后来看到在微博上各种大号中号小号都在转发。
对此,我就在想如果你对某件事有足够的坚持并有所创造或发现,你就必然会被大家所发现所认同。只不过这需要时间去等待。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美丽心灵》(真人真事改编),男主角纳什在二十多岁发表的文章到了八九十岁因为时代的验证才被大家所发现认同得到经济学诺贝尔奖,而纳什则笑话:“如果谁活得足够的长寿,谁都能获得诺贝尔奖!”
而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我的文章在一年半时间后才被大家所认同,我都已经觉得足够的快。
我又再一次感悟“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这一句话。
如果你越是急着去做那件事情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容易遗漏问题和产生细节性错误,这就是快则不达的道理。另外从个人的时间心理看来,急躁的心情往往让人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注意力很分散,而分散的结果导致你“经历的事情更多”,感觉起来时间更长(而小孩子为什么觉得一天漫长,年龄越大的人感觉时间过得越快也是这个道理。小孩子每天发现的事物很多,这导致了小孩子看起来一天是由很多事情组成的,所以相对的时间过得很慢。而大人对很多事物习以为常,组成一天的事情比小孩子少很多,所以相对的时间过得很快。)。而在慢的状态中,你便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事情本身的问题还能丰富细节,这也就是细火出精工的道理。其次,没有急躁的心情你更容易去专注于一件事,专注会导致产生心流,而所谓心流就是说当你十分专注于一件事的事情,时间感会产生扭曲,过了很久但只感觉过了一会那样。
4.工作的抉择
回来广州重新面对眼前的工作,说来也是可笑,面对着新东方和兽医,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后者。
在新东方的工资明显比兽医多得多,工作环境也是好得多,最起码不用弄屎弄尿,还不怕被狗咬,每天可以过着朝九晚五的工作。但兽医就不一定了,不但周末不能休息,只能选择工作日的一天休息,而且还不时要做手术有急诊要加班,抱猫抱狗打针就更是一个体力活。
但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兽医,后来想想这也不过是符合了个人期待。
在还没有进入新东方工作之前对于他有着很高的期望,一旦进入了,发现也不过如此,连系统化的培训也没有,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反而对于兽医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抱有任何期望的,因为对它已经太熟悉了,这反而出现任何好一点的事情都好像是惊喜和奖励,超乎预期。
人好像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是因为什么客观的标准,而是自己的想象里,比自己想象好就好像幸福一点,比自己想象差就好像糟糕一点,跟原来的世界关联就不是很大。如果这样来说,那是不是对外界的期望越低就会越幸福呢?
5.平静的生活
在这个二十四岁的年龄,大学刚毕业,曾经做过兼职、创业过一堆乱七八糟的项目、经历过胆跳心惊的生活、也在烟雾和光陆怪离迷失过;但也有旷课到图书馆奋战读自己喜欢的书、疯狂写博客到吸引了一群社会工作的人到校园里跟我讨论时间管理、做过许多次分享、做过社群,最终还是回到这个安静的校园。
虽然是在同一个校园,但是都没有了我熟悉的人。同样的宿舍,同样的课室,却不是那一群人,恰恰如此不用说话,换了一种之前从未体会的,从孤独里面偷偷发出平静的声音。
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平房,有一条曾经跳楼的骨折猫每天早上五点会叫你起床换水添猫粮铲屎;有一条狗瘟被抛弃的女泰迪,比之前的小男生乖多了,看着她在草地奔跑就把快乐传染了给你;还有一条被遗弃癫痫女斑点,懂事懂礼貌,每次在你吃东西的时候不会扑你,就静静的坐在你隔壁看着你,不理,过会便把一只手搭在你的大腿上引起你的注意。
现在过去其他都与我无关了,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跟动物沟通,比人多,下班了每天晚上复习执业兽医师考试到十一点左右,回去出租屋还经常被医院里的小黑送回去。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