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8 - 荐书
《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
--- 第4部分 语言脑
作者:魏坤琳
--- 好故事能帮孩子更好的理解真实世界
大脑爱好故事,不是因为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信息,而是故事能够帮助我们学习。真实的世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信息,我们不缺乏信息,缺的是
真正对我们有用的重要信息。
故事是我们人类控制这混乱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天生依靠故事来学习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
脑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好的故事,能让我们神经系统极度亢奋,我们不只是沉浸在故事情节的联想中,我们的大脑中处理动作、视觉、听觉甚至嗅觉的区域也被激活了,跟在现实中被激活的那部分脑区一样。
也就是说,听故事的时候,那些情节在我们大脑中演绎了一次,大脑会身临其境产生应对这种情节的本能反应。通过这样的提前预演,将来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能提炼出策略,更好地应对。
通过故事,孩子们能够学会从混乱中看到模式,将来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情况时,就能提前得到应急方案。可以说,故事不会让孩子变成空想家,反而会帮助孩子搭建通往真实世界的桥梁。
故事里传达的各种经验教训,让我们提前预演的人生诸多可能,孩子们通过故事模拟那些紧张的经历,就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给孩子提供处理这些问题的内部原理,一个好的故事能够积极重塑孩子大脑的思维。
--- 好故事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
大脑爱故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故事容易记忆,故事让孩子有兴趣学习本来枯燥无趣的知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我们相信,凡事皆有因果,就算是孩子也知道故事的情节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因果关系的,发生一件事情孩子会仔细的回想之前的情节,寻找其中的关系,或者努力做一番智力推理,童话故事里有很多这样的推理,而且一般都是中等难度的推理。孩子稍微想一想就能想出来,很容易让他们感有满足感,他们越来越爱上这种推理过程,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我们希望孩子学习的是答案,可是答案往往没有什么意思,只有知道了问题,答案才变得有意思。所以把问题讲清楚很重要,有问题有答案,孩子慢慢学会,用因果链条来推理,这是我们希望孩子获得的能力。有时候家长太急于给出答案,却忽略了解释清楚问题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让孩子们听故事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好机会,或者是不可缺的一环。
---好故事的4C原则
好故事大部分离开下面四个原则,我们称为4C原则。
第一个是因果关系,表示事件发生是有前因后果的,能够很好地解释清楚故事的逻辑。
第二次冲突,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个目标,然后会发生很多事情阻碍他实现这个目标,于是主人公要去克服这些阻碍,这样的故事才有看头。例如《西游记》里的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顺利到达西天取经。
第三是多样性,好的故事情节要有多样。《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不同吸引着我们,每个暑假都愿意重温一遍同名电视剧。孩子听的故事越多样,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越好。
第四个是角色,一个好故事围绕着各种有趣的角色展开,孩子通过故事探索自己与他人思维的差异,揣摩不同人的思维活动,他的社会情绪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仍以《西游记》为例。孩子可以想象自己是英勇机智的孙悟空,懒惰软弱的猪八戒,从而学习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听故事、读故事:增加孩子的信息输入
故事对孩子的记忆、情绪、思维能力都有帮助。
具体到实际操作,我们一般有三种方法来利用故事:
第一让孩子听故事,
第二照着故事书读故事,
第三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
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究竟哪种方法最好?三种方法一起用,效果最好。
为什么?
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给两组3到5岁的孩子听故事,一组孩子听大人给他们讲故事;另外一组孩子也听一样的故事,不过是大人拿着书照着内容读。最后,研究人员让两组孩子把故事复述一遍,看哪一组孩子表现得更好。结果发现,听大人讲故事的这组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能力更强,而听大人读故事的这组孩子则表现出更高的语言复杂度,他们能够运用更高级的词汇和手法来描述这个故事。
孩子不识字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讲故事,也可以照着故事书一句一句读给他听,等到孩子识字的时候,进入了识字启蒙期的阶段,我们可以用指读的方法指着句子读给孩子听,或者与孩子一起读这种方法,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意识,为孩子识字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