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咖啡品牌“再庞大的商业帝国终将不敌爱与慈悲”
1987年,星巴克只有十一家门店,不到一百名员工。星巴克的全球总裁霍尔德-舒尔茨说“我想打造出一家与众不同的企业。”
霍尔德-舒尔茨,这个让星巴克业务遍布全球七十五个国家,拥有超过2.5万家门店且超过三十三万名员工的奇迹。可他也只是一个出生在一个贫民区的犹太人家庭里,在纽约的一个小公寓里长大,和兄弟姐妹分享着一张小床,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长大,造就了他后来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强悍性格。舒尔茨在一场演讲中告诉我们,他的父亲是一名蓝领工人,在一场事故中断裂了脚踝,从此躺在床上,也因此失业,家里的经济链条从此断了,舒尔茨说“我永远忘记不了这一幕。”因为没有医疗保险和工伤赔偿,什么都没有,让舒尔茨十分愤怒,他的价值无处体现,这使他非常心酸,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连星巴克的兼职员工都享有全部医疗福利的原因。
我本人是星巴克的超级fans,今天我也一样坐在刚开的一家星巴克里写下这篇文章。或许并不是因为星巴克的咖啡有多么的可口好喝,我欣赏的更是星巴克的文化。一路走来星巴克做过的许多重大抉择都不是从经济利益出发的,且经常反其道而行之,但恰恰就是这些抉择让星巴克获得了日后巨大的商业回报。他们很注重自己的企业基石,则是文化和行为举止,而这些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就形成于舒尔茨的孩童时代。在星巴克金字塔顶端的并不是领导人和股东,而是员工,而金字塔的中层是顾客,股东在底层。这是一个基于门店体验而打造出的超级品牌,他们有一个特殊的文化,在每一家星巴克开业的前两天,即将穿上代表星巴克品牌的绿围裙伙伴们就会和领导人一起坐在一张圆桌上,这时候每一个人都要分享自己的故事,他们每一个人都彼此称之为伙伴,因为在星巴克他们每一位都是公司的股东。在每一年星巴克也都会举行伙伴及家属交流会,会上不谈销售额、利润率,只是为了庆祝家人的团聚,年年如此。在星巴克工作的每一位伙伴都并不需要担心父母的健康问题,也并不用担心意外来临的那一天自己的经济不在承受范围内,在17年,这家咖啡帝国企业就已经给每一位员工提供了住房津贴和重病险,“这不是炒作,也并不是营销,更不是新闻发布,这只是星巴克文化精髓所在,爱和慈悲…“舒尔茨坦言道。
仁慈,怜悯心,人文精神,爱,这些词语也许不会经常出现在商学院的教科书上,但是这就是星巴克打造出一个繁荣的咖啡帝国的基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家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不能和这些美德所融合,不论企业大小也都很难吸引且保留优秀的人才,更无法给出一个大众认可的方向去努力。利用反推导思维,如果我们有了很好的战略,再把这些价值观作为指导原则,在企业里打造爱和慈悲的文化,那么所有人都将具有一种使命感,对这份工作也都将有很强的认同感,这样你的企业才能实现每一天的工作价值不是吗?
星巴克让我最大程度的学会了,“最好的营销是靠吸引,并不是靠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