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讲述上官鲁氏(母亲)一家人(主要指她和她的9个儿女)在不同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初期命运的波澜起伏的呈现,同时也以他们在各个时代命运的跌宕起伏来反应出各个时代下中国社会的一些特点和问题。
抗日战争:
以此为开局。日本鬼子来村中扫荡,上官鲁氏的丈夫和公公以及帮助鲁氏接生的媒婆全部被日寇无情杀害,婆婆被日寇打击后虽为死,却从此疯疯癫癫(细节);隔天村民处理死难者后事。以此两个连续时间来反应日寇的残暴不仁、灭绝人性。
日寇闯劲上官鲁氏家,帮助上官鲁氏接生并留像合影,不是为了真的帮助中国人,而是在日本国内以及国际社会营造一种中日亲善、日本在帮助中国而不是侵略中国的虚伪形象(真是做了婊子还想着立牌坊)。
沙月亮以八路军抗日的名义登上舞台画面,但他的队伍却缺少政治正确的坚定性,充满着一种江湖草莽英雄的特点,缺乏有效的组织能力,更缺乏严正不阿的纪律。具有一定的政治投机性,个人利益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在抗日顺利的时候选择做一个坚定的抗日派,在抗日受挫的时候又去投降去做汉奸。
沙月亮的队伍在初入村庄时,和一般的军阀区别并没有多大。也是强行的去占领村民的家安营扎寨,粮食也公摊给全体村民。这一点,或许还不算什么仗势欺人的军阀作为,毕竟大部分的八路也是这么做的,只是前者方法更为柔和而后者做法更为粗略一些而已。真正显示出他军队流氓习气的是:在教堂,强奸上官鲁氏,逼的牧师跳楼自杀。这是沙月亮队伍的一个为恶案例,但我更相信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甚至与此同时的在他队伍的其他地方,必定有更多的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行为。
沙月亮强行宿住在上官鲁氏家中。虽然喜欢大姐,但是也并没有仗着自己的势力强行的霸占大姐,这也能够稍微反映出这个时候军队的一些进步性吧。沙月亮是怎么把大姐追到手的呢?
脸皮相对比较的厚,虽然明知道上官鲁氏不喜欢自己、不想把大姐嫁给他。依然每天都对未来“丈母娘”嬉皮笑脸,对大姐以及大姐的其他妹妹和弟弟都非常的好言好语。
自古美人爱英雄还是很有道理的。沙月亮在当时勉强还可以算是一个有权有势的“英雄”吧,这一点对大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至少在大姐当时看来,得到了沙月亮的宠爱,自己从此就有了强有力的靠山,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看人眼色的日子了。
沙月亮不仅在言语上对大姐好,在物质条件上也是毫不吝啬的砸在大姐及其他几个妹妹身上。好吃的从来不忘给他们一份,冬天比较冷了,还亲自带手下去狩猎,给她们每人送了一件动物皮毛。这种东西对衣食无忧的人自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可是对成年生活在饥寒交迫,而且马上就到了冬天却没有冬天的保暖衣物的人而言,自然是有相当的魅惑力的。
我们都知道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可是量变究竟怎么引起质变呢?有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了。沙月亮和大姐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契机就是上官鲁氏打算强行把大姐嫁给同村的哑巴这一事件。为反抗母亲的安排、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大姐和沙月亮私奔,跟随着沙月亮同上抗日战场。
大姐和沙月亮战场怀孕,战场生孩子,由于不方便携带,只能够把孩子扔给母亲。母亲嘴上不饶人,骂他们只管生孩子,不管养孩子。拒绝给他们抚养孩子,可是当大姐把孩子硬生生放在院子里,一走了之后,母亲还是毫不犹豫地扮演起了抚养这个孩子的角色。
人性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很难得到深层的揭示,人性只有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才最容易得到最本质和最深刻的揭示:沙月亮在抗日过程当中,兵败受伤,差点死翘翘。在这个时候他想的不是不是怎么重新拉拢队伍继续抗日,而是个人的前途命运该何去何从——继续抗日,自己现在的队伍已经被日寇以及日伪军给打的七零八落了,而且自己也中弹受伤,差点死去,应该不是一条好出路;或许投降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前途命运的,看一下那些投降的伪军,现在可是吃的好、穿的好,武器也精良,也不用天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舔着刀剑过日子。 沙月亮如果不投降,那他日后很有可能会作为一个抗日英雄的形象被当时的人以及后来的人所尊敬,可是他一旦投降,他过往的抗日业绩也就从此一笔勾销了。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他过去多么多么好,人民能够记得的更多的是他的两面派、他的汉奸行为。 这和现代的很多现象都是相通的:一个人天天做好事,突然有一天不做了,或者有意无意的做了一件坏事,多数人就会说这个人不咋地,过去可能就是个伪君子,现在从伪君子变成真小人了。总之,因为一件事而把一个人的过去给同同否定掉的现象,应该是在我们的历史中一遍又一遍地给反复上演着。
沙月亮队伍走后,来到的新的队伍就是蒋立人的爆炸大队了。蒋立人相比较沙月亮应该算是一个相对更具有政治坚定性,更有谋略的头——治军严格,不随便侵害百姓的利益,手下过军队红线,从来都是严惩不贷;作战有谋略,很少打无准备之仗,每次作战都是精心准备,最大程度发挥我方优势、最大程度去减少我方人员损失,最大程度去削弱或者剪灭敌人(找个例子更好);善于团结和发动群众,通过大字报、妇女宣传队、抗日表演、其他方式帮助老乡等各种方式同当地的老百姓尽可能的打成一团,百姓也因此心甘情愿帮助他所驻扎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