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我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自我提升学习,在理论课程里学习了体系(概论)、游戏、自然拼读、高频词、歌谣、故事、阅读七个幼儿启蒙必备主题的系统学习,还通过两周的主题实践,为链接对象制定了童谣、绘本、自然拼读、高频词四个实践主题的主题规划。不论是从理论水平还是从开始的内心焦虑到回归平静,从自己散乱的无章法间歇性鸡娃,到重新认识英语启蒙神图,清晰内心的目标!每一次听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先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一、歌谣,孩子英文启蒙的第一利器
对于没有英文母语环境的大多家庭来说,用英文童谣来帮助孩子敲开英文启蒙的大门,是再适合不过了。童谣带着优美的旋律,短小易上口,避免了我们不知该如何用英文与小婴儿交流的尴尬;童谣具有年龄的普适性,不论你是1岁、2岁还是4岁做英语启蒙,童谣这种诵读吟唱的方式,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乐于接受。
二、英文绘本,用亲子共读帮孩子打开兴趣的大门
语言的学习,自然离不开阅读。
同样我也有这样的困惑:在给孩子找合适的英文读物时,“到底是先读绘本,还是先读分级读物?”
尽管分级读物在难度的科学设置上有着不小的优势,但或许正是因此,也比原版绘本要少了不少的趣味性。听了课程,更加的清晰明朗!这些绘本,最大的特点都是用词非常简单,而且每一本都有好玩的机关,可以让孩子动手玩起来。尽管单词相对简单,但是通过每天反反复复的阅读,孩子也能在听力上积累不少词汇。
三、家庭日常交流,营造“浸泡式”英文环境
想让孩子学会什么,往往我们都会先开始学,榜样的力量挺强大的。可是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完全的英语环境,我自己的英文也是在吃高中、大学的老本!所以在妈妈群里见了那么多鸡娃也在自鸡的妈妈,尤其喜欢萌妈“成功的路其实不挤,因为爱学习的人其实很少”真的给自己点醒了!所以有什么理由自己不努力!
四、系统的专业学习内容,能帮孩子迅速进阶
这个不矛盾,自己再努力跟专业的老师专业的教学肯定有差距,所以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妈妈陪伴宝宝推开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大门,那就得有专业的系统引领,达到质的飞跃!
四、自然拼读,自主阅读的关键跳板
没有学习规划师之前,我也仅仅是觉得让孩子学习自然拼读,她就会认单词了。其实才刚刚开始!Phonics的学习主要有三元素,Letter(字母)、Sound(音)、Blending(拼读),学习Phonics就是学习这三元素之间的关系,在初学时又要数Sound(音)的学习最为基础。所以自拼的学习是系统而漫长的,提醒自己多陪伴耐心浇灌,静待花开!
五、游戏玩起来
Sight Word卡片是孩子学单词必备的道具,卡片形式可以很多样,对应的玩法也就千变万化,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学习,只有在一次次和自己的较量中才能进步,而游戏有输赢,能让孩子更真切地体会到“向前一步”带来的乐趣,他们要不断挑战自己,在每一次的失败和成功中磨炼心智。妈妈们分享的游戏都比较好操作,而且可以多次利用,学会了这些常见的Sight Word,孩子看绘本时,就能看懂90%的英文,不再需要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翻译,会读绘本,就能进一步理解奇妙的英文世界了,以后的学习效率也会飞速提高。
六、投其所好,创造良好的环境后要耐心等待
我们要足够了解孩子,选择孩子最感兴趣的启蒙材料。不论是儿歌、动画片还是绘本、分级读物,选择材料的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孩子的兴趣与喜好。孩子如果对汽车感兴趣,可以看truck town的分级和动画片;孩子对乐高感兴趣,可以看lego city的分级或者搭建类的书籍;孩子对公主感兴趣,可以看little princess的动画片;孩子对动物感兴趣,可以看饼干狗的分级!
最重要的一个醒悟,是在实践阶段给我的感触:如果孩子表现得对英文启蒙还不够投入时,也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抵触英文”的标签。可能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换一份资料,换一种方式,再加上许多的坚持,总有一天,就会成为打开孩子兴趣大门的关键时刻。在他们“输出”英文之前,必须有足够量的“输入”做支撑。所以,我们也不必太过着急,坚持浇灌,耐心地等待着他们语言爆发期的来临就好。
七、实践阶段的感触
1.如何让陌生的妈妈信任并愿意分享孩子英文启蒙路上困惑和焦虑?
2.如何通过有限的沟通了解孩子以及孩子目前遇到的瓶颈期的大致原因?
3.如何针对孩子的现状快速的分析并给出建议?
4.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5.自己能否给出清晰的、有效的、可落地执行方案?妈妈们都很忙,不仅要陪伴孩子,还有自己的工作;妈妈的英文有限…我的方案能不能用碎片时间就可以执行?适不适合?
自己在规划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再造!反复听课,查找资源材料!总之,很用心的一次心路历程!谢谢我的规划对象—阳阳妈妈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包容;谢谢班班、组长不厌其烦的答疑解惑;谢谢队友的关心和鼓励;谢谢绘分享的平台,让我自己提高了自我,不断充实不断改进不断重新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专业的团队专业的指导专业的水平!让我在孩子英语启蒙的路上少纠结少焦虑,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