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中文怀旧帖,以我为主,与君共勉
2012年9月,高考失利后在家熬过了暑假,开学,来到了北京东燕郊,一个并没有听说过的地方。下了火车,却想扭头回家,只因看到车站凌乱的环境,那时的我,真后悔没回去复读。
大学四年,在华北科技学院度过,可以说99%的时间都是开心且心怀感恩的。现在能毫不掩饰地说出自自己母校的名字,但回想过去,多次被人问到在哪个大学上学,一度回避,生怕看到人家疑惑的目光,毕竟当初的我,也是高三文科班的所谓传奇第一。过去有多辉煌,当时就有多脆弱。时间告诉你,一切都会过去,至于是麻痹,是妥协,还是警醒鞭挞,全靠自我掌控力和调节能力。
四年,我尽可能地充实自己,很多时候一个人去图书馆,晚上闭馆才回去,即便在宿舍看个电影也是美其名曰练口语。矫情劲儿上来还发个说说纪念一下,什么一个人的修行。现在想想,有点可笑,虽然现在还是会说岁月静好之类的话。可能多年以后看到这篇文章,也会觉得自己傻傻的。或者现在看文章的你们,也这样觉得。没办法,谁叫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思维定势等于预设背景音乐,虽然我们知道这样有时候并不好,但还是改不了。定势思维肯定是永远都存在的,小到个人,大到集体社会。虽然有句话说得文艺,“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博士软卧,硕士硬卧,本科硬座,专科站票,民办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听起来在理,但仔细想想,一开始事实并不是真的这样。入职之前,这张火车票还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你的中转站甚至终点站。所以火车票并不高档的你,要加倍努力,寻觅自己的出路。
本来这篇文章的题目想的是写给毕业季的你们,后来想想,毕业季也是另一个起点,开始另一段旅程,在踏上那段旅程之前,心态放平和,会舒服的多。
毕业季必然是怀旧季,去年此时,整理四年的记忆。十几本五颜六色的课堂笔记、一大摞上网卡、火车票、电影票、明信片……没有扔,都背回了家收藏,谁叫我是个怀旧的人。
之前喜欢看鸡汤文,现在也不反感,还记得家里那本《心灵鸡汤》,翻过好多遍。也许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不相信鸡汤文,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无力,因为现实并不鸡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我们都要遵守社会的规则——适者生存。听起来残酷,那就对了。
有句毒鸡汤这么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很舒服。我表示怀疑,不努力不一定会舒服,要看心态和现实基础。有的人自身条件良好,不努力照样过得安逸。有的人资质欠佳,加上对更美好的生活心驰神往,那不努力对ta来说,对不起自己,不努力的状态会让自己更难受。可能你会说,这样的人就是欠收拾,是的没错,这样的人需要外界帮助其安慰自己的内心。
不想以过来人自居,因为没有资格,我还没活明白,不能给建议。只是希望我们都对得起自己,不辜负该有的期望值。虽然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前提是别把自己埋起来。
小学语文老师说我写的作文主旨不鲜明,过了这么多年,还是这样,松松散散,想什么写什么,好在不是高考作文,没有打分,请不要评判。
想突发奇想特立独行文学修养很高的高考考生们,规规矩矩考完应试教育的考卷,有那么多年等着你去挥洒文墨。大学毕业前夕想找心仪已久的姑娘表白的男孩子们,我祝你们成功(其实内心独白是,那么多年你早干嘛去了,难不成只想临毕业给自己留个仪式感,给他人留下个缺憾)。即将毕业的你们,好好计划一趟毕业旅行吧,拍一些美美的或傻傻的毕业照,喝点酒,别打架,说些感谢的心里话。当初你畏惧的老师,说不定以后还是很怕,生怕自己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本科四年,庆幸自己当了四年班长,参加了学生会,认识那些可爱的人。临近学弟学妹们毕业,想回母校看看。虽然现在交通发达,可时间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得到。
本科毕业到现在,仅剩几节课,距离毕业虽然还有一年时间,但第二年没有课,面临就业。这一年,体重轻了一些,身高没变,英语一直在练,汉语亟待提高,还是一个人,我也很无奈。未来会怎样,我也不知道,努力就好。
共勉,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