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二宝溜达了一圈回来,我正在厨房煮面条,隐隐约约听到二宝自己打开冰箱,估计是想拿酸奶喝,想着要不要去制止一下他呢?又一想宝爸在那儿呢,于是继续煮面。等我煮好面一看,二宝已经躲在阳台喝完一袋凉凉的酸奶,又准备喝第二袋,宝爸在旁边稳坐钓鱼台,没管孩子。我的怒火蹭蹭直冒,准备对宝爸进行言语攻击,好在已经觉察到了自己的愤怒,不过还是来了一句,“他一大早上的!空着肚子!喝凉奶!好吗?!”,充满了指责抱怨的味道,不过比之以前噼里啪啦不停,还是好多了。我闭上嘴,有点恨恨地快速转身就走,留他爷俩在那儿反思反思。好吧,身体语言也表达着我的不高兴。
查了一下资料,原来经过千万年的进化,人的大脑里有一个愤怒中枢,它的存在有着深远的意义。假如你剔除了孩子大脑的愤怒中枢,目的是让他不能再愤怒,那么就会有一个非常顺从的孩子,等他上了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他可能会受尽欺负,遭人践踏,甚至送命。所以说愤怒有存在的必要性,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它,愤怒本身并不是个坏东西。愤怒正是你感觉到自己受到伤害的指示器,是你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没有需求就没有伤害,有伤害就说明你有未被满足的需求,也就是说每一次愤怒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或多个未被满足的需求。
回头试着分析我这次的愤怒,原因一是身体生理方面。今天身体状态不佳,导致情绪处于易激惹状态。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中间又几次醒来给二宝盖被子(喜欢蹬被子的小孩,太无奈),早上五点钟又被妈妈的误拨电话吵醒,好不容易将要进入深层睡眠,二宝又睡醒了。当时就因睡眠需求没有满足,处于一次愤怒情绪中,奈何二宝看我情绪要失控,马上对我又是拥抱,又是甜言蜜语的一阵子安抚,我的第一次愤怒偃旗息鼓,还高兴地和二宝出门买了他昨天就开始念叨的“迷你特工队”玩具,并顺便遛了弯。所以如果我昨晚睡眠充足,身体休息的好,今天早上可能是另外一种处置方式。
原因二是把宝爸当成我自己了。其实我已经预见到二宝的空腹喝酸奶的行为,本来可以自己来提醒二宝的,不过因为内心里预设宝爸会像我一样阻止他,这是把宝爸当自己了。结果宝爸没有按照我的套路来,导致我预期目标未达成,产生挫败感,或者说我的控制感受挫,自然恼羞成怒。
原因三是触发了我的“空腹和凉酸奶对身体不好”的焦虑。春节前,二宝连续生了两次病,尤其第二次咳嗽伴高热三天多,推拿和其他理疗手段没有效果,到医院检查是流感致肺炎早期,吃了五天药才好。现在想来二宝这次生病给我留下了心理创伤——我认为是我没有照顾好他才导致了他生病。在他生病之前喜欢经常吃寒凉的食物,伤了脾胃,而生病的那个周六的下午,他吃了太多的冰凉的草莓直接就发高烧了。那草莓是我买给他的,并且我没有阻止他以至于他吃过量了,内心深处我是非常自责的,我害怕再次因为我的没有照顾好致孩子生病。所以这次事件触碰了我的内心的创伤——自责,我很愤怒。
写下来意味着我开始接纳我的愤怒,我开始尝试看见它,理解它,拥抱它。找到它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找到它的敏感点,我可以试着疏通那些敏感点,满足那些需要,或许当愤怒来临时,可以来一句“喔,你来了,很好!”
不过为什么这次愤怒只针对宝爸,而不对二宝呢?毕竟二宝才直接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