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托莱多的春天最美,我们来时已是春末夏初,也算一年里的好时候。
托莱多面积不大,却是欧洲历史名城,也是西班牙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它还有一个身份:西班牙以前的首都,而且是西班牙最强盛时期的首都。
托莱多建在山丘上,我们坐了好几段电梯,才上到最高处的老城。老城被塔霍河三面环绕,河流形成天然屏障,城北建有两道城墙,易守难攻。
托莱多建城已超过2200年,由古罗马人修建。527年,西哥特人在此定都,直到711年被摩尔人(北非穆斯林,主要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攻陷。后来,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阿方索六世赶走摩尔人,于1085年攻占托莱多并以此为首都(当时的卡斯蒂利亚王国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渐渐融合,形成了后来的西班牙王国。直到1561年,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才结束王国首都的历史。
托莱多虽然已不是首都,但曾经的王宫阿尔卡萨城堡依然耸立,气势雄伟;托莱多的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至今仍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驻地。
我们到达托莱多已经是下午了,上午刚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宗教活动,其中一个仪式是由8个人在高空搭起的布道上走一圈儿。这一圈可不小,得走过好多条街巷。老城区道路狭窄,建筑密布,搭建高空布道已经不易,更难想象人如何在布道上行走。我们走在巷子里,抬头看,步道就在头顶上,宗教仪式的气氛随处可见。但到底没赶上仪式,没能眼见布道上的行走,很是遗憾。
作为曾经的都城,整座托莱多老城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城里有保存完好的哥特式、摩尔式、巴罗克式和新古典式大型古建筑70多处,仅城门就有好多个,这得益于阿方索六世的包容,他允许城里已有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文化并存共容,这才为我们保存下这座三种文化的城市。
只有在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狭窄街巷里行走,只有亲手触摸古老的城垣,才能感受托莱多老城的魅力。这里没有一栋现代化建筑,全是古香古色的民宅,王宫、各博物馆、古桥、各式样的教堂错落其间,让整个城市雅静古朴。十四世纪初完工的圣马丁桥,桥的两侧建有水塔,桥中间的一个拱高达40米,即使到今天,能超越这个高度的拱桥也如凤毛麟角。
沿街的商铺最吸引游人,展示和出售的都是托莱多独特的手工艺品,其中,刀剑等冷兵器和金丝镶嵌画最多。遥想中世纪时,全西班牙就数托莱多制造的兵刃最锋利、铠甲最坚固,托莱多也有了“兵刃之都”的名号。在一家店门前,我们看到一位真人大小的武士模型,他全身铠甲,左手握矛、右手持盾,威风凛凛,让人联想到中世纪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铁血征程。
托莱多旧城里最著名的建筑是托莱多大教堂,我们的时间虽短,但大教堂必须看。
这座教堂的地位颇高,是西班牙红衣主教座堂,是当时西班牙天主教会总教区的第一大教堂,在世界上也算是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主堂长112米、宽56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
大教堂始建于1226年,十五世纪末完工,建筑风格以哥特式为主,但包含有多种不同风格。教堂一侧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圆顶,另一侧是92米高的哥特式钟楼,里边安放着一口1753年铸造的巨钟,重达18吨。
托莱多大教堂不仅外观宏伟,里边还有数不过来的雕塑,造型生动细腻,人物栩栩如生。
托莱多的色彩多样,明快热烈。傍晚6点了,街巷里依然人头攒动,游客外,还有不少当地年轻人,他们在露天酒吧、咖啡厅里消磨小时光,背景是高大古老的建筑,要的就是这情调。
离开托莱多,回头一望,晚春的花还在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