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快节奏越来越让那些慢热的人不适应,我就是其中之一。
每天一睁眼,就感觉铺天盖地的信息席卷而来,有娱乐圈的某某谈恋爱,有网红某某上头条,有各种各样奇葩的梗,让人不胜其烦。跟别人聊天时,别人都聊着很热门的事,我就像另一个时代的人一样,完全插不上嘴。每次都是听他们聊,我能做的就是该笑的时候附和着笑笑,该点头的时候附和着点点头。
其实,我不是个寡言的人,我只是比较关注我自身而不是那些与我无关的事,不关注,自然不能发表看法,所以,硬生生地从个话唠逗比变成了高冷范儿。
于我而言,刷朋友圈,刷微博,水贴吧等,这些周围人一直干的事儿,想想都觉得无聊的很。散落的闲散时光,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这才是适合慢热的人干的事儿。
读书放纵灵魂
一些人总觉得那些书呆子型的人不擅长跟人交流,我觉得,与其说这些人不擅长跟人交流,不如说是你跟这些人没有太多的共同的话题。每个读书多的人,都必定是个擅长交流的人。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交流的过程,在无形中,读者与作者两个人的灵魂就发生了碰撞交流,也只有发生了交流的两人,才能把观念、思想、感觉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身上。
读书分为功利型读书和非功利型读书。所谓功利型读书,就是那些用来处理手边事务或者为了达到某一确定目的所要读的书,这种读书方式往往让人厌烦(学生党绝对有体会)。而另一种非功利型读书,是指那些对人的长期发展可能有作用的书,比如一些网络小说,你读那些书可能仅仅因为它们能带给你快乐,带给你体验以及排遣你的烦闷。
这两种读书方式并不是有绝对区分界限的,很多时候,前者可以转化为后者,在解决当前事务的同时也能带给你快乐。这个转化的过程,在于你自己的态度。对于那些你讨厌的,尝试着去接受,如果你真的投入了,那应该很容易发现其中的乐趣的。
读一本书应该怀着敬畏的心态去读,没有一本书是没有用的。那些你认为没有用的书,其实在无形中已经慢慢塑造了你的思想,你的灵魂,甚至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已经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要知道,一辆车的轮子只要稍稍偏离原来的车辙,那将是一条完全崭新的路。
一书一世界,一文一菩提。每本书都是作者构筑的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依赖的是你的想象。你可以恣意体验这个世界里的是是非非,可以恣意欣赏这个世界的美丑,可以恣意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运转,可以恣意化身为这个世界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而每个爱读书的人,也必定会是一个爱写文的人。写文的快感无异于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一个世界,在别人的世界里呆久了,自然会有创造自己世界的冲动。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主宰,你创造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分空间都有着你的烙印,当这个世界完成之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会充斥在你的每一个细胞里。
旅行洗涤灵魂
小时候最喜欢仰面躺在院子里,呆呆地看着天上的云,时而变幻,时而飘散。当时最想做的事就是飞到云端,跟随着云任意漂流,在云端看山、看水、看太阳、看月亮。
儿时的梦没有实现,我却爱上了旅行。可能每个爱云的人都会爱上旅行,因为这两者都是如此自由,如此令人期待、令人着迷。每次坏心情,我都会选择旅行,有时候,也仅仅是徒步在住所附近走走,但,就算这样,我的心情也依旧能变好很多。
在旅行者的眼里,自由任意的一路上,都是风景。看路上行人或行色匆匆或焦急等待,看俗世繁华喧闹,看鸽子从头顶飞过,看汽车从身边飞驰过。旅行的过程中,最喜的就是碰到那些跟自己不是一个世界而又谈得来的陌生人,最喜的就是看到那些足以让自己感动流泪的风景,他们拓宽的不仅是你的视野,更能让你深度了解这个世界。
与陌路人攀谈可以让你长人生见识,与河山大川、夕阳晨光接触可以教你去爱这个世界。去旅行吧,不必带行囊不必带烦恼,只带着一腔热情,只带着追逐自由的心。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被洗涤的不仅是你的灵魂,被提升的不仅是你的境界,被完善的不仅是你的三观。
人生路很漫长,能永远陪伴着你的只有你自己,慢慢走,慢慢体验,做个关注自身的人,做个慢热的人不见得有多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