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男子的尊称,优势也泛称男子。《论语》中“子曰”的子,一般都是指孔子。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与乐;“说”音为yue,同悦,愉快、开心的意思;“乐”也是高兴、愉快的意思。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⑤有朋:一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人不知:此处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此处人不知,是说不了解自己。
⑦愠:音yun,恼怒,怨恨。
⑧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这三句话是我最早学习到的论语,记得是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的,今天再次阅读别有一番风味!当时就是死记硬背,没有深刻的领悟!我们在当今社会要市场学习经常的温习和练习,然后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