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常被人挂在嘴边,似乎所有行业只要乘上互联网经济这列快车,就会取得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
于是我们看到:
互联网+购物诞生了淘宝、京东;
互联网+餐饮壮大了美团、饿了么;
互联网+金融让蚂蚁金服、借贷宝应运而生。
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起到的助推优化作用,使得许多传统领域中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在这波互联网浪潮的巨大冲击下逐渐消失或者不得不被迫转型,诺基亚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
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出现大量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免费的如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慕课,付费平台如得到、混沌大学、馒头商学院、插座学院。
于是有人认为,那种在学校里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古典式”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但事实是,传统学校制度不仅没有即将被取代的迹象,甚至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又如何解释?
说到互联网教育,有人必提出在不久的未来将取代传统学校教育的观点,那么互联网教育相较传统学校教育到底有什么优势?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约经济成本
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需要去到学校这个固定场所接受教育,这其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国家每年在教育领域支出的费用都是巨大的,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于2017年联合发布的关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指出,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88.39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2%;而互联网教育通过平台进行课程教授,在硬件方面节约下来的成本可以用来优化课程资源的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学习服务。
(2)在线教育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传统学校制度中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学校是根据地域划分的,优秀的师资力量主要集中于一二线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质量明显低于城市孩子,这也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实质原因。
在线教育实际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优秀的教育资源引入到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让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即使身处中国,也可以随时参加哈佛、剑桥等名校的课程,即便身处农村,也可以与清华北大学子一同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再是阻挡你学习的障碍,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都可以尽情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享受前所未有的便利。
(3)有利于优秀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
优秀教师的数量毕竟在少数,通常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也相对固定,在大学选课一个班最多也不超过三百人,超负荷的课程压力对于精力有限的老师来说是一种负担,互联网的出现实际上是将老师有限的精力进行无限的释放,一个优秀的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将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无限制地复制传播,而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这不仅使教师的价值最大化,而能充分利用优秀的教师资源为大众服务。
(4)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
古人常说,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一个老师对应四五十个学生,很难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而互联网教育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阶段和情况进行记录并评估,自动生成最适合某个学生的专属学习计划。
我们会发现,相较传统学校制度而言,互联网教育确实更具优势,也更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但面对如此多的优点和好处,现状是大家仍然愿意去学校学习,各大高校也愿意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吸引优秀教育人才,甚至一二线城市的学区房价格一路上涨,传统教育制度丝毫不见颓势。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新型信息传播技术的互联网教育在面对现有教育模式时,为什么却显得如此软弱乏力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明确互联网教育与传统学校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究竟在哪。
让我们先看看两种方式的知识获取途径。
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很简单,注册登陆、购买课程进行学习,坐在电脑屏幕前,快进回放,随点随停,为学习提供快捷服务的同时,也为中断学习提供了便利,一切看上去都轻而易举。
在学校学习则不同,且不说大城市的入学指标如何难获得,就说要经历报名、缴学费、上学、考试等一系列过程,就足够让人折腾的。你以为看似平常的东西实际上都在增加你获取知识的成本,而当你在跨越各种困难和障碍获得某样东西后,做出放弃决定时则会愈显艰难。
同时,在学校学到的并非仅是专业知识那么简单,这种知识传播途径实际上包含三类不同层次的学习:
(1)专业知识型学习,如数学、物理、生物、逻辑,这也是与在线教育相同的地方;
(2)人际交往型学习,如礼仪习惯、语言沟通、自我管理。
在每堂课前,我们会有一个课前起立问好的环节,很多人认为那只是多余之举,但看似形式化的问好实际上却是在培养我们尊师重道的精神品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时候要想跟着一位老师学习是要行拜师大礼的,现在虽然不兴了,但在课前问好却表达着对向我们传授知识的老师的一种尊敬之情,这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未来发展型学习,如科学探索知识、生命科学,这些都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传播知识的作用来说,显然在线教育要优于传统学校教育,甚至可以完全取而代之,而对于人际交往的学习,我相信在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支持下,为学生提供辅助的学习场景也不难,最难的莫过于第三个层次。
学校的作用远不仅是作为一个知识传播的载体,而是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的校训告诉你做人的道理,校规是对行为的约束,校服、校歌培养集体荣誉感,社团活动、校园比赛彰显素质教育的内涵,学校更像是一个简化版的社会缩影,除了学习日后作为生存之本的技能知识外,教会你更多的其实是思考问题的多维化角度,以及如何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另一方面,学校也在无形中提供了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就像是你无法在公共场所内做出抠脚丫子的行为,因为周遭环境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一种无形的压力会倒逼你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反观学校,当你与一群同龄人共同学习时,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大家的注视,这种被关注与身处在电脑屏幕后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人性往往是好逸恶劳的,但当你面对身边一群爱好学习的朋友时,好意思让自己掉队吗?这实际上就是比自律更有效的来自外界的他律,也正是学校制度的核心要素。
那当我们进入社会,失去学校这个大系统的约束后,如何坚持呢?
生活中真正自律的人其实很少,我们大多数人都很普通,很难坚持做某件事,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将自己主动置于他律的环境中。
比如说每天坚持在简书中创作,或者在微信公众号中按时输出内容,又或者加入某个感兴趣的学习小组,当你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成为大家的期待时,身上就承担起了某种责任和使命,这是比任何自律都有效的约束方式,自然而然地你就会在向前奔涌的潮流中被一直推着走下去。
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胖每天雷打不动地在微信公众号中发60秒的语音,很多人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很简单,当一件事从自己一个人做转变成受到很多人关注甚至是期待时,实际上就是在变相地监督你,想停下来也难。
在互联网教育盛行的时代,我们在注重知识内容打磨和传播的过程中,也要反思一些本质问题,如何在与传统的学校制度并存的阶段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互联网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而一切问题无外乎是对人性弱点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