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打动了许多人。而所谓“少年”,更关乎心性、气质,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春天将蓬勃的生命气息吹向大地,愿我们在这样的日子里,活得明快,敞亮,真诚,潇洒。
寻找心中的少年
时间总是过得这么快,一转眼,竟然就到了四月中旬。最近这些日子,我看着莺飞草长,忽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把立春比作婴儿,欣欣然睁开了眼睛,春分就似孩童,生命力极其旺盛,一树花开,尽在一夜之间。
那么暮春,更像是少年。枝头已由淡淡鹅黄,到点点嫩绿,现在已绿得朝气蓬勃了。就像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褪去了几分稚气,增添了些许豪情。但还是元气满满,意气风发的,带着最初的纯净和赤诚。
沐浴在这个时节的晨曦中,不论树木的枝叶,还是男女老少,轮廓外都披上一道光晕。惠风和畅的时候,天气清爽温柔,让人仿佛得到了一种赞许,只想自由自在地去享受。
像曾皙形容的那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洗洗澡,吹吹风,边走边唱歌。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心境,难怪孔子也赞同他的想法。
从前些年开始,流行起来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很多人都被它打动了,我也是。
若以年龄论,严格说起来,我现在也不敢妄称“少年”了。可我以为,所谓“少年”,更关乎心性、气质,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时光催人老,十几岁那些年一晃就过,一去不复返。但是人只要经历过那段岁月,总有些什么会留在心底,不会被光阴带走。
在古人的世界里,少年往往和“侠气”“洒脱不羁”“鲜衣怒马”“风流倜傥”这样的词一同出现。留在我心里的少年感,也大致如此。
我曾经特别喜欢李贺的一句诗,叫“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爱这句,是因为它带着一股冲动,一份对于有所作为的强烈渴望,它属于那个年纪的人。现在的我,依然保有那种心动。
所以人们追求的少年感,是在说这种精神状态。莫说三四十,就算五六十岁了,照样可以拥有。龚自珍三十出头,作诗说“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苏轼将近四十岁,写“鬓微霜,又何妨”。即便上了岁数,不再像年少时那么鲁莽,可血液总是热的,让你无论何时读起来都觉得带劲。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已人到中年。暮春三月,雨后兰芽萌发,小路干净,他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读着这句,你忍不住赞叹,活得旷达至此,人会老,心不老。
春天虽短,但年年都会如期而至。每次在这样的日子里,就觉得整个人都洋溢着自信,心里充满了说不尽的热爱。
人生的春天也易逝,可只要把春意留在心底,阳光照进来的时候,就能唤醒那份“少年感”。无论何时,都总能活得明快,敞亮,真诚,潇洒。